【文海之林】‖山居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山居笔记》

山居,是惬意的,亦能够兼具情怀。

问及缘由,一则,经由光阴、看山归来后的圆融最是难得;二则,久居于山,常常可以邂逅绝处逢生的场景: 一座久旱的山若能得雨水点染,便能生出“春风得意”般的酣畅淋漓。

喜欢漫步在雨后曲折的山径上,总觉得那些没有往前看的东西都是值得追寻的。

因为下雨,山际薄雾隐现,将一切真切的东西都掩盖过去,像哲人笔下的抽象与结构,在平日过于犀利的笔下变得轻柔,殊不知,想表达的东西依旧沉重。

喜欢迷幻和真实交织在一起的感觉,因为唯有这样,真实才不会显得那样难以接受,迷幻也不会显得那么虚无。

这让我想到道家的“本末有无”,但我永远不想只做一个思想者,我更想做一个永远的行者,是行走者,也是行动者。

擡头,峦峰将流畅的轮廓映往天际,将这本有的视线掬在一起:这样的世界很美好,也很小。

转而,群鸟振动翅子,打破了上空本有的沉寂,空气和薄雾交错拍动,而后身影在高远的淡灰幕布里渐行渐远,直到消失于山的那一头,完成阶段性的完美谢幕。

归鸟相拥晚风,亲吻高空,奋不顾身寻向它们的栖息地,留下的是一场猝不及防的空白。

人似鸟,鸟惊人。

世人唯愿会当凌绝顶,却鲜有人激发出这样的思考:山那边是什么?亦步亦趋,耗尽半生登上人生的山顶,才发现与风景、人情都久久地错失开了,唯有徒劳选择余下半生,完成下山的任务。

路途曲折漫长,步步落子无悔。

我也总是在战斗、攀越,憧憬着山那边的战果。

视线交错中,远处蓊蓊郁郁的青林是山水画中的大笔点染,在残光中泛出许久未见的光泽,将绿色画出了诱人的香味。山那边,是否也能收获另一捧新绿,俘获孤山岭的快感?

攀山,循环往复的迂回里,我亦是一蚍蜉而已;山居,吸引我的,不是山顶。

夜幕将空山淋出了油画的质感,随手可触的花朵暗到了极致。你看这天青、山灰、五指弥香,岁月寄存于这恍惚之间,竟也生成了电影的胶片。

虽然这世界总是吵吵闹闹、纷纷攘攘,但夜来时,总有一些闲适与宁静裹携而来,霸道地将白昼里的浮躁、冗杂一并吞灭。

天色与大地上下沉浮,难得品鉴。

激动地放一首乡村民谣,却已经不足以表现出黑夜未黑的神秘与美感了,但是总能增添一些闲适与轻松,甚至生命的理性,一切自然与蓬勃都是生命的脉搏,那样有活力,实在耐品。

半生漂泊,雨打归舟。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即使不曾刻意攀越,我们也都归于山、久居于山。

山居别感,感于山居。




今日单曲:《山居》

专题:《文海之林·诗苑文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