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院题名记 选自《古文观止 全解》

谏院题名记

在古代没有设置专门负责进谏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平常的工匠、商人,没有不能够进谏的。等到汉朝兴起,才设立了这个官职。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治理国家的利弊得失,都通过一个人的嘴说出来,他的责任是相当重大的啊!位居这个官职的人,应当时常想着那些关系全局的方面,舍弃琐碎的细节;先就紧急的事情加以进谏,把不是很紧急的事情放在后面;行事的时候应该只求有利于国家,而不考虑如何为自己谋得利益。那些急切追求声名的人,就像那些迫切追求私利的人一样。他们和谏官中间的差距可谓太远了吧!

天禧初年,真宗下诏设置谏官六名,命他们恪守职责。庆历年间,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写在木板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因此在嘉祐八年的时候,将谏官的名字刻在了石头上。如此,后世的人就可以逐个指着他们的名字议论: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奸邪。唉!怎能不心存戒惧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