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与教育

这个学期的培训安排在八月27、28两天,培训时间紧,内容多,是近几年最为紧张而充实的一次培训。两天的培训,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干货,让我们收获多多。培训结束,回顾总结,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校长在会上引用的那个故事,以及梁海梅老师分享的郑英老师的故事。

校长讲的故事是《农夫种树》,大体意思是说一个农夫在果园里种下两粒种子,种子发芽,树苗渐渐长大。可是,两棵果树的命运却完全不相同。

第一棵树开始就决心长成一个参天大树,所以它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枝树干。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初的几年,它并没有结果实,这让农夫很恼火。

相反,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它做到了这一点。这使农夫很欣赏它,并经常浇灌它。

时间慢慢流逝,两棵果树都开花结果了。第一棵果树养分充足,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而第二课果树结的果子却小而苦涩。农夫一气之下,就把第二棵果树坎了。

这个故事非常浅显,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启示我们:急于求成的结果只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们不妨放远眼光,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

第一棵果树,为了长成参天大树,每天努力吸收养分,做好积淀,充实自己的内动力,最后终于长成了一棵好果树;第二棵,在需要积淀力量的时候急于求成,忙于表现,讨得主人一时欢欣,最后却落到被砍伐的地步。

教师教书育人和农夫种树是一样的道理,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拔苗助长,而是要遵循孩子发育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传授知识,使孩子顺利完成吸收、沉淀、爆发的成长阶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