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快樂的第幾個境界?

——讀《改變,從心開始》

另類醫學專家羅伊·馬丁納博士在其《改變,從心開始》的書中給快樂列了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競爭式的快樂。

第二境界:條件式的快樂。

第三境界:無條件的快樂。

從個人成長規律來說,人們會經歷“競爭式的快樂”,“條件式的快樂”,再到“無條件的快樂”,但未必會是完整的流程。如果個人成長止步於某個階段,這個流程就會中斷,個人的成長也只是年齡的成長,而不是心靈的成長了。

縱觀快樂的三種境界,感覺這是個人循序漸進成長的必經階段,一如王國維大師講到的人生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再到“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但是,個人覺悟有限,不能遵循人生髮展的自然規律,拿種種理由來搪塞自己,從而停步於某個境界。

從學生時代到職場小白,有點上進心的人容易體會到競爭式的快樂,和同學比成績,和同事比能耐,這種我比你技高一籌的快樂是自我發奮努力的能量源。由於上進心的激勵,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得到較快的提升,向人生目標邁得較快。當然,醉心於這一境界的快樂時也給自己累積了焦慮。因爲用頭腦工作,自己無形中學會了忽視自己的感覺。朋友S曾分享她和閨蜜的故事。她和閨蜜在高中三年的苦樂生活中形影不離,學習上卻也明爭暗鬥。S在各種考試中都霸榜,閨蜜一直屈居第二。S享受競爭帶來的無趣單調生活中的快樂,開足馬力學習,而閨蜜在競爭中雖然進步也較快,卻常常吞着第二的苦果,後來落下頭疼的毛病。進入大學後,S依然想要體會競爭式的快樂,但在強手如雲的高校,她時不時地焦慮,壓力如影隨形。

當一個人的競爭式的快樂達到一定的程度,遠遠走在同伴或同行的前面,沒有了較多的競爭者,就開始問自己的內心:爲誰而活?爲何而生?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開始跟着自己的感覺去追求進入到快樂的第二境界。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忽略別人的眼光和看法。當然,處於這一境界的初始階段,TA是探索式的,也在和自己較勁。比如,對鏡看自己,覺得自己萌萌噠,會伸伸舌頭,內心一笑。覺得自己的衣服穿得好有品味,走出去就昂首挺胸,找一處美景自拍,然後發送到朋友圈,爲景也爲自己點贊。這第二境界的快樂,雖然不與外界比,卻在和自己比,爲自己的快樂設定了某種條件,如果條件不具備,沒有達到預期,快樂也不復存在。

無條件的快樂是修心的結晶,對世界是競而不爭,順從自己的內心,做事盡力而爲,看結果雲淡風輕,看萬物就會生出自己覺察不到的無限慈悲。比如朋友Z說,昨天看到爲消鼠而投放的誘餌裸露,怕自由覓食的鳥兒誤食而傷生,不由自主地拿工具去處理,處理之後心底油然而生快樂,後來覺察到自己的慈悲,這就是無條件的快樂的初級階段吧。

各人生活的環境不同,遇到的事情不同,對自己的快樂體驗也不同。從一種境界到另一種境界,有時需要契機,有時自然過渡。當然,有時如遇高山阻隔,無論如何也邁不到下一個境界。隨遇而安吧,但是,成長的腳步不能停下來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