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重建》——你本不必這麼煩惱 瞭解問題——我們的壓力從何而來? 解決問題——強大的減壓工具:正念

幾乎全人類都面臨同樣的困境。我難道沒有告訴過你?

得不到你想要的,你會覺得苦;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你會覺得更苦——丹.米爾曼


寫這篇文章之前的連續三個月,我幾乎一直忙於一件我前半生從未涉及過的事,從一個悠閒坐在辦公室瀏覽屏幕的普通文員,變成一個幾乎只要睜開眼睛就想到如何完成業績的銷售。雖然也有成交的喜悅,但更深的感受是巨大的壓力。從睡眠障礙到咽喉腫痛和頭痛,並且擠壓了很多讀書碼字的業餘時間。我不禁開始反覆問自己:這真的是你想要的麼?


所以當看到安德烈斯.馬丁.阿蘇埃羅的這本《自我的重建》時,我覺得它來得太及時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自我的重建》不僅是一本解說我們心理問題的書,它還附帶了一套幫助我們實踐的簡單課程。從說到教,一邊看一邊用,這也是作者和讀者們最終希望達到的目標:瞭解問題、解決問題。


瞭解問題——我們的壓力從何而來?


一個男孩在野外被一頭熊追趕,他本能地做出快速逃跑的反應。當面對突然的危險,他產生了強烈的恐懼情緒,此時人體的腎上腺素刺激身體產生一系列動作。他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都開始積極運作起來,幫助男孩對抗危險。


這種已經持續進化了幾千年的生物本能反應叫——應激。


“應激”分爲三個階段:驚覺階段-阻抗階段-衰竭階段。我們現在所說的“壓力”其實就來自於它的第三個階段,因爲不斷經歷的衰竭而產生。


應激,原本是所有哺乳動物都有的一種反應。它通過身體的自覺行爲,幫助我們與惡劣危險的環境對抗,救我們於危難。


但衆所周知,人類是動物世界的最高等級。這不光意味着我們有着超越其他動物的智慧和能力,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與享受,同時也意味着我們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的遠不止其他動物維持生存與安全那麼簡單。


從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人類的需求分爲五層,除了前面兩種,我們還需要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人的需求如此豐富,正是因爲人類有着與衆不同的特質,也就是自我意識和思考能力。這是人的優越,同時也是人有這麼多煩惱的根源所在。


其他動物的應激反應通常是短暫的,當下的。而人的應激反應卻因爲我們的特性越來越頻密,以至於對我們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極大的影響。


比如因爲曾經受到熊的襲擊,人不但應激逃跑和對抗,並且會後悔、怨恨,不斷回想着當時的恐怖情景。一邊心有餘悸,一邊想着以後如何防禦,甚至如何報復。這個事件的後續影響會伴隨我們很久很久,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一個非常形象的表述。


而如今的人類本身就處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需要應對的壓力廣泛來自馬斯洛需求層次的全部五層。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追逐我們的不是一頭熊,而是四面八方來的各種猛獸。工作、家庭、婚姻、社交中的各種問題,物質的、精神的追求中各種障礙,讓我們不斷消耗自己身體各個系統的內部儲存去做應激反應,也不斷經歷衰竭階段。


可想而知,在如此任由發展的反覆刺激中,原本短暫下意識的生理反應會帶來更嚴重的長期心理反應,催生出心理問題。使我們在並無眼前危險的情況下依然會感到憤怒、恐懼,長期的壓力積聚乃至變成情緒無法消除的長期悲傷。情緒的生病,也就是人類社會現在面臨的第四大疾病:抑鬱。



解決問題——強大的減壓工具:正念


壓力產生痛苦,痛苦又產生壓力,這似乎是沒人可以逃脫的宿命。但佛祖經常說:“疼痛是必須接受的結果,而痛苦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困難與環境或許是難以避免的概率,但痛苦卻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真是這樣嗎?


是的。但這需要藉助工具。


在《自我的重建》中,作者介紹的核心內容就是這個強大的減壓工具——正念。


正念的英文是Mindfulness。它是一種全意識的狀態,一種關注當下的體驗。它與我們平時無意識(或者說下意識)的思想導航系統不同,沒有過多難以滿足的慾望,也不是無法消除的對過於與未來的恐懼。


就我的理解來說,它是對現在此時此地的專注,摒棄我們特別容易發散的思想。就像卡巴金博士定義的那樣:“正念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地覺察、活在當下及不做判斷”。


因爲要學會減壓,我們就必須停止我們頭腦中的自動導航機制,學着讓大腦慢下來,停下來。可以去控制那些存在我們腦海中的問題,奪回對自己意識的掌控權,不讓自己被它們帶着走,耗竭我們的身心儲備。“正念”就是重建我們意識模式的這樣一種訓練方式。

就我自己的實際體驗,與其說正念的培養是個訓練過程,不如說是一場對抗原本思維方式的拉鋸戰。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兩天就見效的,期間會有很多幹擾出現,但這也是現代人不得不打的一場仗。


”我們不妨關注一下,平時在跟別人交談時,有多少話是從“我”開始的?一定很多。我們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帶着強烈的自我意識,凡事習慣從自己的體驗和判斷出發。這樣的思維方式像一個隱形的框架把所有事物都侷限在自我這個中心點上。既失去了對外界公正客觀的感知,也很難開闊心胸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以外的事物上去。


人的自私天性決定了必須經過刻意訓練,我們才能改變這一狀況。


稻盛和夫說:“這個人生的過程本身,就像磨練靈魂的砂紙,人們在磨練中提升心性,涵養精神,帶着比降生時更高層次的靈魂離開人世。“

我不知道“正念“這個中文名字是誰提出來的,確實是非常貼合稻盛和夫的這句話。


人是萬物之靈,但也可以說充滿了邪情私慾。我覺得正念的“正”應該作爲動詞來理解,《自我的重建》一書就是提倡我們通過系統的實操訓練,把脫繮野馬般的思想回轉、端正過來,進入我們重新建立的可控制的軌道。它給我們解析了病因,也開出了藥方。甚至還附上了一冊小本子,以供我們練習記錄之用。


作者在書中詳細給予了我們應激應對7原則,更有效的5種人生態度,以及8周的具體訓練課程。解決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行動起來,做出積極的情緒和行爲調整。

“你抗拒的東西會一直存在,你接受的東西纔會發生改變。“

情緒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接受它,但同時我們也要與它保持一定的距離,充分認識到它並不等同於人。用正念取回我們被情緒帶走的主動權,相信這本書可以幫到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