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與“應該”“不應該”對抗

——《一念之轉》的啓示

聽心理學導師黃啓團老師領讀身心靈導師拜倫· 凱蒂的《一念之轉》,有較大的啓示,去讀了原文。

書的中文標題全稱是《一念之轉:四句話改變你的人生》,副標題似乎吸引力更大。再去看它的英文標題是“Loving What Is”(愛事物本來的樣子)更直白地告訴我們該怎麼做。細讀下來,我更覺得作者給心理諮詢師提供了一套非常好的應對諮詢的工具,是非常好的類似於培養技工的詳細操作手冊。

生活中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我們經常說:人生之路是一條充滿痛苦的坎坷之路。凱蒂認爲:“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問題本身,而是我們對問題的想法。”我們忽視真相,設定了許多的“應該”和“不應該”:

孩子應該認真學習,不應該一學習就東張西望。

銀行職員應該快點辦理前面人的業務,不應該磨磨蹭蹭。

老闆應該知道這項工作不容易完成,不應該定這麼早的deadline。

下屬應該對我畢恭畢敬,不應該避着我。

......

建立在想象基礎上無數的“應該”和“不應該”矇蔽了我們的思維,我們一心與它們對抗,不再考慮事實和真相,讓我們不舒服,心生痛苦。可是,我們經常分不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真相。拜倫· 凱蒂提供了改變人生的四句話:轉念作業(work)練習四問和“反向思考”:

第一句話:那是真的嗎?(在回答時請舉出你認爲真實的例子。)

第二句話:你肯定那是真的嗎?(找出你的想法)

第三句話:當你持有那個想法時,你會如何反應呢?(這時就是與“應該”和“不應該”的對抗,當別人做不到時,自己會憤怒、不舒服、逃避......)

能否找到一個理由讓你放下這個想法?

能否找到一個理由讓你毫不焦慮地持有這個想法?

第四句話:沒有那個想法時,你會是怎樣的人呢?

最後,反向思考。(對之前的“應該”和“不應該”進行反向思考。個人覺得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它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真相。)

通過四句問話,可以看出我們對於事情的看法左右了我們的情緒,這些看法讓我們不自在,不平衡,讓我們鑽牛角尖。正如拜倫· 凱蒂所言:與事實爭辯的結果就是自己喫虧受苦。

如果想要更好地把控我們的情緒,消除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可以試着用一下美國認知行爲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情緒ABC理論。(本人“簡書”上的一篇短文:調整情緒 善用ABC)

《一念之轉:四句話改變你的人生》是一本實操練習指導冊,關鍵在於練習。通過練習,讓我們不再與“應該”“不應該”兜兜轉轉,而是“Loving What Is”。

祝大家都能“Loving What Is”



當我自以爲知道什麼對別人最好時,其實我早已過了那條界限。即使以愛爲藉口,也是一種傲慢自大,必然會帶來緊張、焦慮和恐懼。畢竟知道什麼是自己最該做的事兒,纔是我唯一的本分,在我設法解決你的問題之前,我應該先處理好自己的事兒。

——拜倫· 凱蒂:《一念之轉:四句話改變你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