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州學記 選自《古文觀止 全解》

袁州州學記

皇帝即位的第二十三年,下詔命每州每縣都設立學館。當時的太守、縣令,有的賢明,有的昏昧。對於設立學館這件事,有人盡心竭力,恭順地遵從皇上的旨意;有人只是虛張聲勢地興辦一下,然後隨便寫個奉詔文書了事。有些地方一點幾座城都聽不到讀書的聲音。上面倡導而下面卻不響應,教化的推行受到阻止。

皇帝即位的第三十二年,范陽的祖無澤出任袁州知州。剛到任,他就召見當地的儒生,得知當地的學館殘缺破敗的情況後,他非常擔心這樣會造成人才流失,擔心儒學的影響會日漸淡薄,並且因此而不能順應皇帝的旨意。通判穎川人陳侁,聽說後很贊同祖無澤的說法,兩人的意見很一致。他們看了原有的孔廟,覺得那裏太過狹窄,沒有改建成學館的必要了,於是就商定在它的東面營造新的學館。那裏的土壤乾燥堅硬,地勢向陽,使用的材料也很精良。學館的殿堂、大門、走廊塗成青白紅黑各種顏色,都是按照前代的規矩,所以儒生和老師有自己的房舍,廚房和庫房也都錯落有序。等到各項準備工作都做完了,大家便齊心協力地破土動工了。工匠技藝嫺熟,官吏勤勞肯幹,大家白天黑夜不停地施工,過了一年,學館便建成了。

學館開學祭祀先師孔子的日子到了,旴江的李覯勸勉大家說:“虞、夏、商、週四代興學教民的事情,只要考察一下各種經書就可以知道了。秦國憑着崤山以西的地方和與六國鏖戰而統一了天下,想要千秋萬代的延續帝位;但劉邦振臂一呼,關塞的大門便守不住了,武臣勇將爭相投降,唯恐落後,這是爲什麼呢?是因爲廢棄了《詩》、《書》的道理,使得人們只見利而忘了義。漢武帝在國富民豐的時候登基,光武帝出身軍旅,他二人都是孜孜不倦地倡導儒學。民風教化的淳厚,一直延續到靈帝、獻帝的時代。那時身在草野而敢於直言進諫的人,雖招致殺身而不悔。那些功高蓋主的豪傑,一聽到皇帝的命令就放棄兵權。漢末雖然羣雄並起,也沒有誰敢脫離臣子的位置,這種局面尚且維持了幾十年。儒家教化的維繫人心,竟然能達到這種地步。如今遇到了聖明的皇帝,袁州又得到了這樣一位賢明的知州,使你們能夠通過在學館中讀書而實踐效仿古人的事蹟。天下太平,就談論禮樂以薰陶我們的人民;一旦遇到禍亂,就更應該依靠道義節操,爲臣的要勇於效忠獻身,爲子的更勇於盡孝而死。使百姓有所信奉,有所效法,這就是朝廷興學教民的根本用意。若是隻舞文弄墨而想僥倖成就顯達,這豈是你們這幾個人的羞恥嗎?同樣也是治國者的憂慮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