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文案】影評可以這樣寫

     大家好,我是餘果。曾經我和大家一樣,是個從新手起家的小白作者,目前寫作兩年,主要方向有影評、小說、歷史等等,其中影評的稿費從最初的一篇50元漲到400元以上。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寫作影評的經驗,希望能給急於上手的小夥伴們一些啓發。

    影評,聽上去似乎沒什麼技術含量。它不像小說需要巧妙的構思和優美的文筆,不像熱點類文章需要緊跟實事蒐集素材,也不像歷史文章查閱資料嚴謹考據。寫影評的成本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花兩個小時看看電影。

    也是因此,我見過許多不確定寫作方向的新手小夥伴一股腦地跑去寫影評,希望藉此打開寫作之門。但真正寫時,卻又覺得下筆無言,海投一陣也沒有結果,因此心灰意冷,放棄了這個最容易拿下的類型。更有甚者一蹶不振,連寫作也堅持不下去了。

    其實,對於寫作者,尤其是新手小白來說,影評就是個白送的陣地,你不去佔領,別人就會佔領。隨着目前中國電影市場急速增長,影評類平臺也隨之層出不窮,親測“深焦”等大號的單篇稿費可達500元以上。考慮到影評寫作付出的相對較少的精力,可謂耗時短,收效快,這樣的回報可以說是一本萬利了。

    作爲一個經常寫影評的作者,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以往積攢的經驗。只要掌握以下這些技巧,靠影評賺稿費再也不是夢!


1.什麼是影評

寫影評,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影評”。

這裏首先要糾正一個新手常見的誤區:影評,絕不是簡單地介紹電影!

許多小夥伴誤解了“影評”的含義,一篇文章洋洋灑灑,用一大半篇幅介紹電影劇情和背景,結果自然免不了被退稿的命運。這些作者沒有想清楚:如果你的讀者想要了解相關電影,他們爲什麼不去查百度、翻豆瓣,而要捨近求遠讀你的文章呢?

一言以蔽之,影評的重點在“評”,而不在“影”。如果你把影評寫成電影說明書,那麼文章投到哪裏都不會有人要。

關於這一點,某家公衆號的投稿須知裏寫得很清楚:“只聊劇情的影評都是耍流氓!”

請謹記:在影評裏,你沒有義務向不熟悉電影的讀者介紹電影。影評寫作應該本着這樣一個前提,那就是“你的讀者都看過這部電影”。你寫文章的任務不是掃盲,而是與讀者的辯論,分享你獨特的觀點與看法。

明白這些,可以省去你許多彎路。


2.開始寫作:兩個大方向

接下來正式進入寫作,首先還是要大家明白一個概念:你寫的是哪種類型的影評?

影評寫作大概分爲兩個方向:一種是電影類的影評;一種是非電影類的影評。

所謂電影類的影評,就是將影評內容集中於電影的專業領域,例如你可以分析劇作技巧、攝影、導演技巧、藝術風格,屬於比較專業的影評;這一類影評可以參考“深焦”、“導筒”等大號,

點擊進入例文:

DAU不是電影,DAU是一場運動

非電影類的影評,就是不觸及這些專業領域,而是從電影中的某些細節出發,分析人物形象、行爲方式、文化背景等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我們能看到什麼,我們從中學到什麼”,這種影評與熱點文有一定的相似性,大多數公衆號傾向於這種影評,

點擊進入例文:

《生之慾》:黑白電影裏,不只是黑白色的生命

雖然這兩種影評都叫“影評”,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有很大差距,收稿的平臺更是千差萬別。因此對新手來說,首先明白影評的方向是重中之重。

如果你是電影專業的學生,或者具有相關的專業知識,閱片量也還不錯,那麼建議你寫前一種影評——這類影評相對來說比較缺稿,稿費也比較高;

對於大多數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作者來說,可以將後一類影評當做主要的寫作方向,這種影評容易上手,收稿的公衆號數不勝數,對新手非常友好。


3.視點、切入點與結構

大方向確定了,接下來要解決的是“下筆無言”的問題。常有新手小夥伴確定了題目不知如何下手,對此我的建議是,找到合適的視點和切入點,並事先安排好行文結構。

(1)視點

所謂視點,就是統籌全篇的立場。你對這部電影是讚賞還是批評,是熱衷技術還是熱衷藝術,在寫作前就要有清醒的認識。

就我個人經驗來說,統一的視點會使文章更有說服力,因此我不太贊成五五開(又好又不好)的立場。

例如李安的《雙子殺手》,你可以站在技術的角度加以讚美,也可以站在藝術的角度加以指責,但最好不要想着兩者兼得。

再如前段時間評價兩極分化、豆瓣是有5分的《熱情花招》,大家可以參考“深焦”的這篇影評:

豆瓣5.3,卻是我們心中2019日影TOP 1

既然是“評”,就一定要立場堅定。

(2)切入點

切入點指的是具體的論述範圍。一部電影,特別是經典電影,可寫的方面是很多的,甚至幾萬字的論文也寫得出來。自媒體平臺上的影評大多在兩千字以內,也不需要太深刻的分析,一般可以選擇兩三個切入點進行評論,這些評論便構成文章的主體部分。

如果你不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評論,可以參考我常用一些切入點:

電影類影評:電影史;作者論;攝影技巧;劇作方法,等等。

非電影類影評:人物形象;人際關係;人生態度;生活方式,等等。

舉個例子:例如“作者論”,你可以結合導演以前的影片進行討論,列舉出本片相對以往的突破或不足。

在這裏向大家推薦安德烈·巴讚的《電影是什麼》,這本書想必大多數小夥伴都有所耳聞。它不僅是電影史上的經典著作,也是數一數二的影評教材。在論述費里尼的《卡比利亞之夜》時,巴贊着重使用了作者論作爲切入點:

“在觀看《卡比利亞之夜》時,我對費里尼第一次編排出如此精巧的情節感到驚訝……當然,《白酋長》和《浪蕩兒》都不拙劣,但它們還是藉助傳統劇作表達費里尼的主題……《道路》《騙子》《浪蕩兒》中都有無目的的舉動,但在《卡比利亞之夜》中,費里尼完成了革新……”

再如“人生態度”,你可以探討主角對戀愛、婚姻、生死的態度,以及對我們的啓發。上面給的《生之慾》就是這樣的影評:

《生之慾》:黑白電影裏,不只是黑白色的生命

(3)結構

影評文章的結構是比較簡單的,基本遵循“開頭切入+情節介紹+第一個切入點+第二個切入點+結尾”這樣的模式。

開頭介紹的方式有很多,如豆瓣評分、收穫獎項。主要情節三句話概括即可,切記不可佔用太多篇幅。兩三個切入點並排,類似中學的議論文。

例如巴贊在論述《卡比利亞之夜》時,使用的是這樣的結構:

開頭,介紹影片,給出讚賞+結合費里尼以往的影片,論述本片在情節設置上的突破+費里尼對新現實主義的超越+費里尼對敘事的革新+結尾,描述“目光流盼”的細節,再次表示讚賞。

再次推薦巴讚的《電影是什麼》,只要讀上一篇,就基本能掌握影評常用結構。


4.三種小技巧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個具體寫作時可以用到的小技巧。

(1)立場上:製造衝突

一篇優秀的影評,應該在開頭就提綱挈領地告訴讀者,爲什麼這篇影評值得花時間去讀。這就需要作者在開頭首先表明你的不同尋常。所謂“不同尋常”,就是你的立場與大多數讀者立場的衝突。

或者說的難聽一點,要有獵奇性。

這裏不是要大家譁衆取寵,而是告訴大家,既然要寫影評,就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立場。

例如《寄生蟲》和《1917》拿了很多獎項,最初的輿論是一邊倒的叫好,但同時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尤其是關於它們是否“德不配位”的問題。在寫《1917》的影評時,開頭可以這樣寫:

“無可挑剔的攝影固然是《1917》成功的關鍵,但也成爲本片的“阿喀琉斯之踵”。觀影時,我們不難發現,被濫用的技術不僅未能帶來傳說中的“沉浸體驗”,反而削弱了影片的藝術表達空間。

換言之,《1917》的技術令人歎爲觀止,但實際收效甚微。門德斯對技術的偏執使《1917》淪爲華麗的空殼,藝術最終淪爲技術的附庸品。”

再如李安的《雙子殺手》,面世時評價一般,多數人批評它故事老套,情感缺乏,你就可以將筆墨集中在“4k、120幀”的技術創新上,給出歡呼雀躍式的好評:

“李安逆流而上走了多遠,北美影評人就掉隊多遠。”

還是那句話:你的影評就是你與讀者的辯論,而辯論就是衝突,就是與衆不同。

上面給的幾個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道理是相通的。你可以站在讀者的立場想想,誰會去讀一篇思維老套、重複驗證大衆想法的影評呢?

當然,如果你寫的是《泰坦尼克號》這種級別的電影,最好還是不要輕易站在讀者的對立面,否則你的下場會很慘,小編也不敢收你的文章。

(2)內容上:善用對比

如果大家仔細研究幾篇優秀的影評,也許就會發現,“對比”可以說是影評寫作中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技巧。對比又可以分爲兩種:與電影史上其他影片的縱向對比,以及與該片導演其他作品的橫向對比。

例如,在《1917》的影評中,用一部分篇幅論述了本片中使用“僞長鏡頭”的失敗,將《1917》與希區柯克、伊納裏圖的相關作品做了對比,可以這樣寫:

“希區柯克使用僞長鏡頭不是爲了客觀真實,而是爲達到戲劇性的緊張效果;

《鳥人》使用僞長鏡頭,是要表現都市的虛僞及人的扭曲,這不是客觀,而恰恰是將導演的意志強加給觀衆,使觀衆獲得感性上的直觀體驗。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1917》試圖用這樣不客觀的手法,來達到現實主義層面的客觀。最終的結果便是矯枉過正,導致事倍功半。”

這段文字如果去掉對比的部分,就只剩下:

“令人困惑的是,《1917》試圖使用僞長鏡頭這樣不客觀的手法,來達到現實主義層面的客觀。最終結果便是矯枉過正,導致事倍功半。”

比較這兩個段落,相信大家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對比的作用。對比不僅可以使論證更加具體、形象,也可以顯示出作者的努力,至少下了功夫查閱資料。

如果沒有對比,影評就會淪爲乾巴巴的說教,不僅缺乏趣味性,也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至於橫向對比,就是前面提到的“作者論”,巴贊用得如魚得水,在這裏就不再贅述。

如果你寫的是知名導演的作品,那麼建議你多多使用橫向對比,這樣可以使影評顯得更專業,提高過稿機率。

(3)結尾處:突出細節

影評的結尾部分與主體部分不同:主體部分偏重論述,而結尾可以適當抒情。對於影評來說,最好的結尾是“細節描述+適度抒情”。細節可以是一個打動你的點,也可以是一個漂亮的鏡頭。

例如寫《海街日記》,你的結尾可以先描述那個放煙火的鏡頭,然後抒發時光易逝的情感;寫《泰坦尼克號》,你的落點可以是夕陽裏張開手臂的畫面——張開懷抱,擁抱愛情。

在巴贊論述《卡比利亞之夜》時,他的結尾是描述女主角的目光:

“這是費里尼全部作品中最富獨創性和感染力的形象。卡比利亞失去了一切,失去了金錢和愛情……她孑然一身地走到路邊,走入一羣青年男女,他們邊走邊唱,卡比利亞的臉上漸漸又綻放出微笑…她的目光與觀衆相交……當然,假如卡比利亞目光直逼,儼然一位真理的天使,那恐怕是不恰當的。

導演的處理是讓卡比利亞直面鏡頭,目光遊移,而始終沒有對準前方……她是用目光邀請我們同她一起上路的女主人公,這是純真的、謹慎的、毫不猶豫的邀請。

我們可以佯裝她邀請的是別人,然而這目光又是如此直接和誠懇,使我們最終無法安於旁觀者的處境。”

看到這樣的結尾,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僅女主角在邀請觀衆,影評作者巴贊也在邀請讀者,而讀者會欣然接受這樣的邀請。


5.寫影評的忌諱

最後談一下寫影評的一些忌諱。由於報紙、雜誌、自媒體等平臺的用稿風格大不相同,這裏列出的忌諱主要針對自媒體文章。

(1)立場不要太過火

雖然前面說了立場要求新奇,求不同,但也不要鑽牛角尖。太過火的立場容易引戰,小編一般不敢採用這樣的稿子。

(2)選題不要太冷門

自媒體平臺一般只錄取兩種影評:熱點和經典。如果你要寫小衆歐洲文藝片,還是要先看看你的目標平臺有沒有類似的歷史文章。

(3)內容不要太晦澀

有些小夥伴雖然在寫作上是新手,但在電影上卻是老司機,寫起影評來對作者論、電影史、後現代美學信手拈來;另一些小夥伴具有豐富的社科知識,可以從電影的小細節聯繫到深刻的文化背景,比如從《小偷家族》看到日本養老制度和風俗店文化。

這些太過晦澀的切入點都不宜在自媒體影評中使用。自媒體是面向大衆的媒體,如果你的內容太高深,還是建議寫成學術論文,到《電影學院學報》等專業雜誌上發表。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一些經驗,至於具體的寫作,還是要由大家親自動手去做。希望大家早日寫出滿意的影評,早日賺到自己的稿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