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餘秋雨

千般荒涼,以此爲夢。萬里蹀躞(die xie),以此爲歸。

1.《牌坊》

A.牌坊是鄉民和路人歇腳的場所。牌坊總是靠着大路,有石基可以坐臥,有石柱可以靠背。因此,不少人喜歡到這裏聊天。斜臥着,看白雲,聽蟬鳴,傳閒話。

B.直到長大之後讀到一篇外國小說《熱冰》,才如雷擊一般,驀然追悟,傻坐半日,浮想聯翩。

C.《中國曆代失蹤女子名錄》,這部名錄,是山川之玄,歲月之祕,它無痕無跡,無符無字,卻被天地銘記。

《寺廟》

A.同是晨鐘暮鼓,卻一衰一榮,一靜一動,一冷一熱,對比明顯。

B.女教師們不清不楚的神祕來歷,使她們有了一清二楚的共同立場,那就是,不喜歡傳統,不喜歡老派,包括寺廟,包括黑衫蝙蝠舞。

C.老師心中的“惜生護生”,範圍要大一點,包括樹,包括林蔭道,包括孩子們的成長,包括考中學。

3.《我的山河》

A.從此,我的腳步再也不會蹈空凌雲,我的文筆再也不會高談闊論,我的思緒再也不會離開蒼原蒼生。

B.讓我高興的是,廣大讀者接受了我,而且,順着我,從書齋文化、官場文化、互捧文化、互斥文化,走向了平靜而低調的生態文化。

C.衝突是另一種交融。

D.最重大的文化現象,都產生於異態對接之中,小文在他們身邊,大文在遠方曠野。

E.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擺脫侷限,擺脫執着,讓所有的選擇、探尋、猜測、想象都生氣勃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