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平臺上,你會見到三種人:諮詢師、側寫員、宮廷畫師 1. 2. 3. 4.

1.

不管什麼流派,諮詢師工作的方式是對話。

如果沒有對話在諮詢師和來談者之間進展,諮詢等於未曾發生。就像一場夢境,全是幻想。

並不是每個人都要諮詢師,有些人需要的更像是側寫員。

側寫員的作用,在於描繪一個人的面貌。但他不是爲自己描寫,也不是爲他側寫的對象服務。

這是側寫員的工作最有意思之處,側寫員用盡各種方式,瞭解他要描繪的對象,但他不要描繪的對象服務。側寫員爲委託者服務,而側寫員的委託者基本是警務人員,或是檢調機構。

側寫,就是當重大案件(通常是兇殺、強姦、強盜、綁架等)發生,卻苦無對現場的錄像畫面,僅有目擊證人的證詞。

側寫亦是對這些證詞的總彙,通過側寫員的想象力和判斷力,以及少有的直覺,描繪出罪犯的可能面目。


2. 

當我說,有些人需要的是側寫員,我並不是說諮詢師不具備側寫員的特質。

實際上,諮詢的過程中,很多時刻諮詢師都在進行側寫。

舉個例子,如果你去過博物館,你就會看到無論中西方,都有所謂的宮廷畫。

畫師按照達官貴人的吩咐,給他們的形象畫出一幅畫。

但畫中的人經常被美化,符合出資者對自己外貌的認知。

就像現在有些人在聊天中開啓美顏功能,或者事後P圖。

他們既是知道自己在創作,在修改相機拍出來的畫面,同時又認同自己修改之後的畫面,就像他們在質疑相機說謊。

宮廷畫師不是側寫員,他們更像是通過捕捉大衆心理,以滿足他們、刺激神經,好獲得10W+和收益的商人。他們比任何人都有更好的修圖技術。

如果你感覺你的諮詢師像是一位宮廷畫師,那麼你從他那裏除了得到雞湯和激勵人心的演說,還有各種誇耀,你還能得到什麼呢?

他會不會變成讓你上癮的鴉片,而不是拉你一把的良藥呢?

要知道,良藥多少是苦口的。

我之所以說,有些人需要的是側寫員,而不是心理醫生,來自我諮詢中的經驗。

通過諮詢師「瞭解自己」。

一般而言,這是諮詢的基本作用。

但有些人瞭解自己之前,他就已經對自己定了罪。


3. 

某些來談者,他們想了解自己,假定如果他們足夠了解自己,他們就能明白自己爲什麼會犯下某些罪。

比較積極的人想象到,一旦知道自己犯罪的原因,他們就要積極贖罪。

比較消極的來談者,他們更關心如何從罪責中逃離。瞭解自己,對這類人來說,更像是瞭解自己的弱點,好在瞭解之後進行補救措施,避免自己的弱點被別人利用。

抱持這份心情進入諮詢室,諮詢就很容易變成一場猜謎遊戲。

來談者迫切希望諮詢師猜中他內心的困擾,如果諮詢師猜中,來談者會陷入一場「痛苦的狂歡」。

痛苦的狂歡,在於來談者他是痛苦的,但他又因爲得到諮詢師的認證,使得他可以公然的告訴自己:「我痛苦的原因,跟我想的一樣!沒錯!我病了!所以我做XXX,或者OOO,都是合理的。」

狂歡之前,來談者是痛苦的;狂歡之後,他還是痛苦的。不同的是,來談者獲得某種認可,但這種認可對來談者而言,卻是敲響喪鐘的前奏。

當一個人認定自己無可救藥,他還需要什麼希望呢?他又何必尋求治癒的方法?

並且當一個人已經把很多人生的困境,甚至自己犯錯的錯,後悔的事,行過的不義都歸咎在一個尚未切定的病因上,那麼這個病就成了逃避責任的藉口。

所以在諮詢中,當來談者說出他的病因,諮詢師必須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確認。確認的目的不是不相信來談者說的話,而是我們要確認來談者是否相信自己說的話。

確定自己有病,跟相信自己有病,這是兩回事。

相信是一種信念的活動,我們需要信念。信念就像一種標籤,儘管「貼標籤」具有貶義,指的是我們用我們主觀的判斷,假定他人跟我們的判斷一致。

就像那些讓社會充滿不平之鳴的標籤,有些人看見一位女士三十好幾沒結婚,就用「剩女」形容她。

有些人看到一個人學習不好,不問前因後果,就給他貼上「不聰明」、「壞學生」的標籤。

反之,有些男人看到漂亮的女人,就認爲漂亮的女人比較善良,這也是一種標籤。看起來好像很正向,實際上充滿誤解。

所以誤解沒有所謂正向或負向,誤解就是誤解。

從這裏,我們可以連結到前面的討論。

當來談者通過拋出各種線索,好使諮詢師認可來談者爲自己做出的診斷。

即使諮詢師在沒有意識到來談者意圖的情況下,認同來談者對自己的診斷,這個診斷既然是錯誤的,那麼諮詢師的認同,並無法讓真正讓來談者受苦的根源顯現出來。


4. 

諮詢師需要進行有效的側寫,這是一個細膩而繁瑣的工作。

諮詢師全心關注來談者,修正對來談者的認識,好使筆觸下呈現的「那個人」貼近來談者的面目。甚至比來談者對自己的認知更加細緻、深入骨髓。

更進一步說,諮詢師跟側寫員又有什麼不同呢?

他們只要能夠紀錄客觀真實,並加以呈現就夠了嗎?

諮詢師跟側寫員不同,諮詢師會拿着他繪製出來的畫像,跟來談者反覆確認,確認他對畫像的感受如何。

就像在繪畫中,數次停下來,讓被描繪的來談者看看諮詢師畫了些什麼,聽取他的意見和想法。

如果來談者表示諮詢師畫出來的不是自己,那麼諮詢師會進一步確認來談者認定的自己是什麼模樣。

如果來談者認爲諮詢師技巧不好,爲此有情緒,那也無妨。

同時能夠觀察出細節,紀錄下客觀面目,但同時更關注來談者爲自己的觀感。

「陪來談者一起去探索,探索爲什麼來談者想要變成另外一個人,而不是做自己。

這種對來談者主觀感受的重視,通過繪畫的過程,和來談者一起澄清「來談者對自己的認知」與「諮詢師對來談者」的認知識否一致,是諮詢工作最有變化,卻也充斥風險的必經之路。

這就是諮詢工作之所以讓人卻步之處,需要高度的專注、細膩的覺察、保持溝通和頭腦的清明。同時又願意承擔風險,包括被有意的引導到陷阱之中。諮詢師卻能在陷阱中,找到來談者遺留的線索。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也是我堅持下來的理由。

最後,希望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能找到你的諮詢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