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巴迪歐《第二哲學宣言》

作者:[法]阿蘭·巴迪歐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原作名:Second Manifeste Pour la Philosophie
譯者:藍江
出版年:2014/5
頁數:154
定價:32.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
ISBN:9787305131417

哲學是創造概念的藝術。如果沒有哲學,那麼我們將面對一個深淵一般的世界,這個“深淵一般”的世界,其實是一個混沌,是一個純粹的未分化的狀態,是一個混沌的存在體。在這個存在體中,充滿了褶皺,溝壑,我們的意識無法在上面展開,在這個沒有根基之處,我們無法分辨我、自我、主體、客體等等。

哲學之所以爲哲學,用“創造概念”的功能,對我們所處世界的命名,這一系列的命名,包含了物質、邏輯、思維方式、現象等等一切。就好比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和命名,纔能有效的瞭解自己的能力範疇。通過了解身高體重,跳遠距離,等等,知道自己的體能。哲學在我們對這個世界進行命名活動的時候,而誕生。

可以說哲學消解了我們對深淵的恐懼,也可以說哲學是一箇中介,一個保護膜,一個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不致於我們面對“世界”的時候,毫無基礎,缺乏保護。同樣,有了哲學,把我們從混沌的世界中分割開,同時也創造了我們與世界的最初關係。

然而,當時代發展到了現在,人們不在奢望真理,每個人都形成了自己的主張,這些主張彼此認同,達成一致的默契,形成多元文化主義。因爲不在需要真理,所以哲學逐漸步入終結。在過去,“後現代主義”成爲了哲學的敵人,然而後現代主義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那種邏各斯中心主義已然無法單純地停留在一個絕對個體化、碎片化的局面中來探討當今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巴迪歐扛起了哲學的大旗,繼承古典哲學傳統,思考“創造概念”,“形而上學”等等基礎問題。他在《哲學宣言》中提出:“我不僅認爲哲學在今天是可能的,而且這種可能性也不具有最終極端的形式。”他的意思是說,哲學在今天並沒有終結,更沒有發展成爲最終形態,哲學隨着人們的智能、觀念的看法而不斷展現出另外的一面。他反對“哲學是生病了,還可能在走向死亡”的說法,他不認爲“今天哲學已被拋棄了”,他認爲哲學應在思想上有更大的企圖及雄心壯志。

巴迪歐堅持認爲哲學之上,必須存在着主體,如果沒有主體,那麼以碎片的形式,我們將對無法對真實保持忠實,對主體的忠實,才能完成主體化過程,讓我們成爲這個世界的主體,而我們本身就是哲學在世界上的投影。在《第二哲學宣言》中,巴迪歐這樣表述:“如果我們牢牢記住這個信念,如果我們能夠理解,逐步參與到主體化身體的創造過程中,就是讓我們的生命更加頑強,更加生動,那麼我們就擁有了蘭波在他的詩《地獄一季》結尾處寫到的“真理,在靈與肉中”之中的東西。那麼,我們將勝過我們的時代。”

哲學從一個保護膜的角色,從一箇中介的角色,變化成了一種運動方式,它不在是靜止的存在狀態,通過運動方式、事件,讓原先不可能被展現出來的東西自己顯現出來。也就是說,哲學存在並不在於爲現在的世界辯解和維護,甚至不是改良世界。

“哲學在於創造一個可以改變既有可感物分配格局的新局面,讓不可能變爲可能,讓不可見變得可見的事物的實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