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  從十萬、百萬到千百萬

      第一次圍剿失敗後,1931年4月,蔣介石立即組織了第二次圍剿。毛澤東同志作《漁家傲 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

讀懂這首詞,首先了解一下有關圍剿的背景知識。大革命失敗後,中共中央決定以武裝反抗,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這些武裝鬥爭都失敗了。毛澤東同志率隊伍挺進井岡山,創造性地開闢了農村革命根據地。但同時,國民黨發動了一省“進剿”,或幾省的“會剿”。比如前面《西江月 井岡山》就是反進剿的勝利;《如夢令 元旦》就是反“會剿”。蔣介石之所以沒有全力圍剿,一是以爲紅軍勢弱,可以輕鬆剿滅,二是主力部隊實在抽不開身。前面《清平樂 蔣桂戰爭》是1929年4月蔣介石與桂系軍閥的戰爭;1930年5月,閻錫山、馮玉祥在中原和魯西南,李宗仁張發奎在湘粵桂邊界發起了對蔣介石的戰爭。1930年10月,大戰結束,蔣介石立刻集中兵力發動大規模“圍剿”。與進剿、會剿不同,圍剿是蔣介石調動全國的軍事力量來消滅紅軍。前面的進剿、會剿都失敗了,那麼圍剿又會如何呢?歷史上前後進行了五次大圍剿:第一次,1930年12月,兵力10萬;第二次,1931年4月,兵力20萬;第三次,1931年6月,兵力30萬,蔣介石親任總指揮;第四次,1932年12月,兵力40萬;第五次,1933年9月,兵力100萬。前四次都失敗了,第五次大圍剿成功了,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即宏偉的兩萬五千里長徵。

其次,需要了解一下不周山。關於不周山有多種說法。依照考據通例,先羅列前人之說,而後加按語陳述己見。毛按:諸說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爲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共工是勝利的英雄。他死了沒有呢?沒有說。看來是沒有死,共工確實是勝利了。這裏,以不周山借喻國民黨的統治支柱,以共工借喻工農羣衆。引用不周山,想表達的意思是,共工是敢於造反的勝利的英雄,工農羣衆也是敢於造反的勝利的英雄!

這首詞作於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第二次圍剿開始時。全詞上片描寫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下片敘述了敵人第二次圍剿的囂張氣焰,並暢想了勝利的未來。

首句有景有情,刻畫了紅軍對戰爭的態度!萬木霜天紅爛漫,藝術化點明時間,同時移情入景,以豔麗的色彩,爛漫的氛圍,讚賞根據地生機勃勃的景象,隱含着敵人的圍剿是非正義的!天兵強化了這層意思,怒氣衝霄漢,表明了憤怒,也表現了戰士們的昂揚鬥志!

第三句寫戰場環境,略寫戰鬥過程,直接過渡到戰鬥結果。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很口語化,但非常生動,先聲奪人。前方活捉張輝瓚的勝利消息,通過口口相傳,很快傳到後方。閉上眼睛都能想到這個場景,軍民之活潑,之興高采烈躍然紙上!

下片轉入寫第二次圍剿。敵人第一次圍剿失敗後,馬上組織了第二次圍剿,兵力增加一倍。二十萬軍重入贛,參照五次圍剿的歷史,是真實的,風煙滾滾來天半,補寫二十萬敵軍的狀態,張牙舞爪,氣焰囂張。何以待之?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再暢想一下圍剿的結果,不周山下紅旗亂。千百萬工農起來,衆志成城,敵人的陰謀必定不能得逞。到那時,國民黨統治的“不周山”下,紅旗飄飄,波瀾起伏!

從“十萬工農下吉安”(廣昌路上1930.2),到“百萬工農齊踊躍”(從汀州向長沙1930.8),再到“喚起工農千百萬”(反第一次圍剿1931.4),從十萬、百萬到千百萬,毛澤東同志暢想的工農武裝革命人數越來越多,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毛澤東同志在具體的革命鬥爭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了自己創立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他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堅定!他堅信,只要喚起全中國的工農羣衆,同心幹!革命就一定會成功,到那時,革命的紅旗將在“不周山”下自由飄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