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轉播)

  看張力奮老師的這本《牛津筆記》,讓我知道,哦?原來,在遙遠和自我之間,還有一個廣袤的中間地帶,也有好看的書。既不自我,也不遙遠,那是什麼?不就是這兩個字——“附近”嘛。

  同樣一件事物,放在遙遠的目光下,和放在附近的目光下,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樣的。

  舉個例子,比如我提到一個詞,“中國大媽”,尤其是到國外參加旅行團的中國大媽,請問你第一印象是什麼?

  不顧場合大聲喧譁?愛佔小便宜?擺各種誇張的姿勢拍照?反正也就是這些詞。總之,偏負面的印象。

  但是,我們看看這本《牛津筆記》裏面的中國大媽的樣子——

  “少年時學業荒廢,年輕時經受磨難,下鄉插過隊,中年剛過下崗失業,承擔家務,養兒育女,贍養老人。她們生存力極強,甘冒風險,甚至不知風險爲何物。與丈夫相比,她們霸氣、強悍,將埋怨與坎坷煉成了無所畏懼,神經粗壯,超常樂觀。她們文化雖低,不通一字英文,卻是到外面世界看看願望最強烈的中國人。”

  兩年前,力奮老師陪他父親從上海到韓國觀光。豪華郵輪上,健身房裏一羣60歲開外的大媽正玩跑步機。因不知道如何操作,一位胖大媽突然從跑動的履帶上滾落下來。力奮老師趕緊跑上前,扶她起來。她拍拍衣服,繼續勇敢地鼓勵同伴上去一試,天地無畏。

  張老師寫到:“在那些地方,中國大叔絕跡。中國大媽纔是新興人類。世界都是她們的掌上玩偶。”

  你看,這就是帶着一個善意的視角,貼近對象才能看到的東西。稍稍遠一點,哪怕只隔了一條街,對面傳過來的大媽廣場舞的音樂都會讓我們煩躁不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