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用一生告訴我們:不聰明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作聰明

文/薇芥子

關注薇芥子,俗世紅塵中,與你共同品味情感故事。

自古以來,人們誇獎一個人時,喜歡說“真聰明”,嫌棄一個人時,也喜歡說“怎麼這麼笨”。但是聰明的人未來卻未必有所成就,笨的人也未必此後庸庸。

古有天才仲永,五歲能詩,文采驚人,長大後卻泯然衆人。近代則有曾國藩,雖天資愚笨,品性卻有過人之處,農家子弟出身,卻仕途騰達,屢立軍功,封侯拜相。但是權傾天下卻不是他最大的功績,他的貢獻,是其一生所感所悟之人生哲學。

曾國藩的心得,可以說是笨人的哲學,不需要有聰明的頭腦才能領會,但卻需要超越常人的毅力才能堅持。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01 曾國藩的經歷,詮釋鋒芒畢露的後果

曾國藩不是個聰明的人,相反他很拙笨,不止是反應慢,而且記憶力也不好。相傳他背書時,小偷藏於樑上,本欲待他睡下,再偷東西。沒想到,時至半夜,曾國藩背書上百遍,依舊磕磕巴巴,小偷等得不耐煩,下來流利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天資並不聰穎。但小偷聰明,卻將他的聰明用在偷盜上面,也是一種諷刺了。

曾國藩的笨拙或許是遺傳,他父親考秀才,43歲方纔中秀才,而曾國藩,直到23歲,才以倒數第二名考中秀才。

但是,他善於學習和總結,進入嶽麓書院學習,後考中舉人,數年後,參加會試,殿試三甲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自此一步步踏入仕途。

但是,在京中做官的日子,雖然升遷速度很快,他卻過得並不開心。

曾國藩是個直性子,有話就會說出來,哪怕是皇帝,他也直言不諱,有一次甚至觸怒聖顏,差點沒命。同僚也不喜歡他,排擠他,他一度生活壓抑,想要逃離。

回鄉丁憂時,他接到命令,爲了對抗太平天國,各地官員都要辦團練。

曾國藩不像他人藉機斂財,他是實實在在地辦團練,但是卻因爲並非本地官員,沒有實權,加上爲人鋒芒畢露,得罪了不少人。

皇帝也並不信任他,因募捐銀兩,還連降兩級。但是曾國藩打仗屢戰屢勝,皇帝便派他去江西,啃硬骨頭。

沒想到,曾國藩之前吃盡沒有實權的苦頭,恰逢父親去世,他又要丁憂,便藉此機會向皇帝開出條件,要麼升他做一方大員,要麼他就回鄉丁憂。

此時,太平天國內部分裂,皇帝見狀準了曾國藩的丁憂假。

曾國藩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家鄉,看什麼都不順眼,每天對着家人發脾氣,人生進入低谷。

02 曾國藩的“拙”與“誠”

曾國藩復出時,完全變了一個人,他不再鋒芒畢露,開始“和其光,同其塵”。

變得圓滑世故,並非曾國藩的目的,他掩其鋒芒,獲得他人的認同,同時堅持拙與誠,才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拙在此處另一個說法,就是踏實,他自己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不耍心眼,不使巧勁,凡事認真去做。

因此,在與太平天國的戰鬥中,他使用“扎硬寨,打呆仗”的方法,屢戰屢勝。他用人有個準則,用笨人做笨事,事實上,也只有笨人,纔會遵守他那些看似非常笨拙,實則非常有效的戰術,所以,在每次行軍與戰鬥中,士兵們纔會願意花上極大的力氣,挖出大小兩道壕溝,砌起兩道高牆。

而他自己,也是一個笨拙的人。他一生寫下60萬日記,這在使用毛筆的時代,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這些日記多數是對每天工作和生活的反思和自省,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些日記都是正楷,那也就意味着,他每天除了軍機要事,還要花上不少時間,枯燥地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光是這持之以恆的毅力,就已遠超大多數人。

曾國藩在讀書筆記中,對另一個字“誠”,下了一個定義,“一念不生是爲誠”,其含義就是要保持清淨心,也就是誠心。

拙,讓他腳踏實地,不取巧,不諂媚,誠,讓他沒有雜念,一心完成要做的事,不會半途而廢,也不會左右搖擺。

有了“拙”與“誠”,才最終成就了曾國藩的功績。

曾國藩曾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當一個人鋒芒畢露時,多半有些傲氣,即使才華蓋世,也難以有所成就,只因心有雜念,是爲不誠。

而大多數的普通人,常常淪爲庸人,其原因則是因其懶惰,做事淺嘗則止,不能持之以恆,不夠聰明,卻不屑下笨功夫,是爲不甘心爲拙。

如果可以做到曾國藩的拙與誠,則普通人也可以成就一番事業,聰明人則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

從現在開始,做好每一件有意義的事,放下自作聰明的想法,心理上待己以誠,方法上行事以拙,則未來可期。

-END-

感謝閱讀,關注薇芥子,俗世紅塵中與你共同品味情感故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