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重新定義信息產業生態體系

引言

回顧過去40多年的信息產業發展歷程,從PC計算機,到PC互聯網,再到移動互聯網,現在進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的時代,產業發展經歷了數次升級,這些升級的背後是以“算力”爲核心的生產力提升爲基礎,而基於核心技術構建的技術生態體系成爲了產業競爭的主體。

以容器、微服務、Serverless、服務網格等技術爲核心的雲原生(Cloud Native)技術,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業務應用與基礎設施的解耦,雲原生技術體系由於重新定義了信息產業的生態體系,因此被認爲是成爲了新一代雲計算的“操作系統”。

信息產業競爭的核心是技術生態體系的競爭

半個世紀以來,信息產業的生態競爭從微型機、服務器到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雲計算時代,以操作系統爲核心的產業生態系統的競爭愈演愈烈。

1、基於Wintel體系的計算機產業生態

在PC時代,以微軟和Intel推動軟硬件功能的深度適配,協同創新和持續升級,Wintel體系以操作系統爲核心,構建了PC計算機軟硬件的生態體系,形成了數百個各類基於Windows的軟件開發工具,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上千萬名研發人員參與的開發者社區,每年培訓了數以億計的各類應用軟件開發人員,基於Window的各類應用軟件數以百萬計,擁有超過10億以上的用戶。Wintel體系通過整合軟硬件,開發者,軟件商,用戶等資源,形成了全球個人計算機市場難以撼動的產業生態

2、基於Android/iOS體系的智能設備產業生態

從蘋果公司推出IPhone智能手機爲標誌,代表着從原來的PC互聯網時代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從而全球移動智能設備形成了以Android/iOS爲核心的產業生態。蘋果公司以軟硬件結合爲重點,以iOS操作系統爲紐帶,構建起以“CPU(ARM)+操作系統+開發工具+應用商店+各類應用”爲核心的產業生態。同樣Google公司以開源爲手段,構建與之相配的Android體系產業生態

3、基於雲原生(Cloud Native)體系的雲計算產業生態

從2006年第一次提出“雲計算”的概念起,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相關的技術及產業發展勢如破竹,不斷滲透當代信息產業,從而實現信息產業升級。應用遷雲、上雲的過程越來越快,從原來的雲託管(Cloud Hosting)到雲原生(Cloud Native),生於雲長於雲,最大化的運用雲的能力,從而最大化的釋放雲計算的技術紅利。以容器、微服務、服務網格、不可變基礎設施及聲明式API等技術爲主的雲原生技術,能夠實現應用系統與基礎設施解耦,從而讓開發者聚焦於業務而不是底層基礎設施,雲原生進而成爲雲計算時代的新“操作系統”。以雲原生技術爲核心,構建起以“雲廠商+異構軟硬件+雲邊端+Serverless化+軟件全生命週期+開發者+企業客戶”爲核心的新一代信息產業生態。

雲原生是釋放雲計算技術紅利的最短路徑

2013年一個名叫“Docker”的開源項目發佈,以“應用封裝+容器鏡像”,直接將一個應用運行所需的完整環境,實現了“一次發佈,隨處運行”,徹底解決了PaaS用戶一致性的問題,進而通過Kubernetes開源項目,採用了一整套容器化設計模式和對應的控制模型,從而明確瞭如何以容器爲核心構建真正能夠跟開發者對接起來的應用交付和開發範式。容器+Kubernetes技術的逐步成熟與發展,以“雲原生(Cloud Native)”爲關鍵詞的技術生態雛形基本確立。

經過6~7年的技術發展,雲原生的概念逐漸被廣大的客戶和合作夥伴所熟知,雲原生技術、雲原生產品、雲原生架構的概念逐步定義出來。

雲原生技術:讓系統更加彈性可靠容錯、松耦合、易管理、可觀察;代表技術是容器、微服務、服務網格、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API。

雲原生產品:雲計算平臺提供的數據庫、大數據、中間件、函數技術、容器服務等開放標準的原生產品服務。

雲原生架構:生於雲長於雲,最大化運用雲的能力,依賴雲產品構建的IT架構,讓開發者聚焦於業務而不是底層技術。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以雲原生爲代表的先進生產力,改變整個信息產業格局,從而重新定義新的信息產業生態。

(1)雲原生會成爲雲計算的新界面

以容器、Kubernetes技術爲主,向下封裝底層基礎設施差異性,如異構環境,異構硬件,向上支撐多樣性的工作負載,如新型計算等,覆蓋雲、邊、端,賦能無邊界計算、分佈式雲,雲原生逐步成爲雲計算的新界面,新一代的操作系統。

(2)雲原生重塑軟件的全生命週期

雲原生通過底層基礎設施與應用的解耦,在軟件研發、交付、運維的全生命週期層面的效率提升,從而對軟件行業上下游產業鏈都會帶來變革。在微服務領域,在應對系統複雜性的同時,對可觀測性、易測試、環境適應性的層面實現更大解耦,讓開發人員聚焦於業務開發。在Mesh化層面,實現網絡和流量下沉基礎設施,方便軟件基礎設施和業務解耦,獨立演進,實現全鏈路精準流量控制和資源動態隔離,從而帶來效率的提升。以全託管、免運維、極致彈性、按需部署、按需計費、強安全爲特點的Serverless無服務器架構也推動着軟件研發運維模式重大升級

(3)雲原生加速信息產業轉型升級

隨着雲原生應用的越來越多,軟件廠商從基礎設施的資源需求,向精細化管理、更優成本、極致彈性、以及研發效能、交付優化的全生命週期的轉化。而底層基礎設施的變革,帶來的“降維打擊”,從而推動整個信息產業的重構。從ISV(獨立軟件提供商)的軟件全生命週期,到硬件廠商、雲廠商、ISV、企業客戶之間的新一輪的軟硬件的供需體系,再到雲計算技術、社區、ISV、開發者之間的技術互動體系中,雲原生技術作爲新一代雲技術操作系統,加速推動整個信息產業的快速升級。

雲原生合作伙伴計劃是阿里雲原生生態體系的重要載體

“開放、被集成、共贏”是阿里雲的一貫追求,今年阿里雲智能總裁行癲升級了阿里雲公司戰略“做深基礎、做厚中臺、做強生態”,生態建設成爲阿里雲戰略的重之之重。在6月份阿里雲生態大會上,阿里雲智能基礎產品事業部高級研究員蔣江偉宣佈阿里雲啓動“雲原生合作伙伴計劃“,重點扶持100個頭部夥伴,賦能10000家合作伙伴,50萬開發者,幫助夥伴雲原生技術升級,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信息產業競爭的核心是技術生態體系,從以Wintel體系的PC時代到Android/iOS的移動互聯網,再到雲原生體系雲計算時代,對於企業和夥伴來講,抓住技術發展趨勢,提前佈局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根本。

“阿里雲原生合作伙伴計劃”是阿里雲原生生態體系的重要載體,生態競爭的核心。“阿里雲原生合作伙伴計劃”具有合作模式多樣化、合作對象強強化、合作範圍立體化的特點,採用“集成/被集成”的方法,從而幫助阿里雲生態夥伴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交易費用,實現規模化經濟。

“阿里雲原生合作伙伴計劃”主要是從市場合作、產研合作、產業鏈合作、技術標準4個維度,採用多維度、松耦合、立體式的合作模式,助力阿里雲原生夥伴銷售能力、產品/解決方案能力、服務能力的全方位能力成長。

(1)市場合作

阿里雲原生合作伙伴計劃,在傳統電銷、分銷(代理、reseller、總代、虛商)的基礎上,發展解決方案夥伴,以產品和解決方案集成的方式進行產品銷售。同時在商機、品牌等市場合作之上,幫助夥伴從原來線上線下拜客模式,走向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廣模式,在以雲原生體系爲核心的雲計算生態中,助力夥伴實現向高附加值的產品型公司進行轉型,幫助夥伴成長與成功。

(2)產研合作

阿里雲原生合作伙伴計劃,以集成/被集成爲手段,實現產品雙向互動,幫助夥伴與阿里雲各自產品線佈局。在以雲原生體系爲核心的雲計算生態體系中,採用OEM、OBM、ODM等方式共創、共建新產品,實現三方夥伴產品一方化,通過阿里雲直銷、雲市場、生態等多渠道,幫助夥伴產品推廣,實現更大的規模經濟效益。

(3)產業鏈合作

阿里雲原生合作伙伴計劃,以雲原生產品售前、售中、售後的全鏈路,以產品研發、測試、交付的全週期,全面和夥伴進行服務合作,通過培訓賦能,實現服務夥伴雲原生能力認定,通過能力中心、交付夥伴、外包(委外)等方式進行產品、服務的合作。

(4)技術標準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雲原生體系爲核心的雲計算生態體系,技術發展與成熟是根本。當前雲原生技術發展趨勢是,以容器、Kubernetes爲核心的雲原生技術逐漸穩定與成熟,後期將發展爲以服務治理、雲邊端一體化、Serverless等上層技術棧爲創新發展的核心。阿里雲原生合作伙伴計劃,願和業界同行一起在國際、國家、行業技術標準,以及一些自組織產業聯盟共建、共同定義一些技術標準,共同發展雲原生生態體系。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在2019年,阿里雲和微軟共同發佈全球首個雲原生應用標準定義與架構模型OAM,它是一個專注於描述應用的標準規範。有了這個規範,應用描述就可以徹底與基礎設施部署和管理應用的細節分開。

回顧信息產業的歷次變革,每次都伴隨着新技術的發展,進而推動整個生態體系的再平衡而形成的。從2013年Docker開源、容器技術快速發展開始,2014年Kubernetes開源項目大幅度提高了調度和資源管理能力。無數實踐已經證明,雲原生成爲了雲計算的新一代操作系統,以雲原生體系爲核心的新的信息產業生態已經形成。

阿里雲原生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隨着對雲原生技術的探索、實踐和積累,阿里雲原生形成了業界“四個最”: 阿里雲擁有國內最豐富的雲原生產品家族,最全面的雲原生開源貢獻,最大規模的雲原生應用實踐,最大的容器集羣和客戶羣體,致力於幫助客戶最大化利用雲的價值。

2019年、2020年阿里雲容器服務兩次成爲國內唯一入選Gartner公共雲容器報告,“與去年相比,阿里雲在產品豐富度上更進一步,與AWS並列成爲全球容器產品最完善的雲服務廠商。”2019年全球知名市場調研機構 Forrester 發佈首個企業級公共雲容器平臺報告。報告顯示: 阿里雲容器服務創造了中國企業最好成績,與谷歌雲位於同一水平線,進入強勁表現者象限。 “阿里雲容器服務提供了廣泛的開發和應用服務支持能力,並且具備豐富的市場生態和合作夥伴體系,是企業在中國尋求最完備雲服務能力的首要選擇。”

據IDC報告,全球前1000的大企業中,67%的企業已將數字化轉型變成企業級戰略,企業數字化轉型也正成爲許多中國企業的核心戰略。隨着企業上雲成爲業界趨勢,全面使用開源技術和雲產品構建軟件服務的時代已經到來。如何更好地擁抱雲計算、擁抱雲原生、用技術加速創新,將成爲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成功的關鍵。

雲時代下,企業需要新技術架構,使之更好地利用雲計算優勢,讓業務更敏捷、成本更低、可伸縮性更強。而云原生架構的應用意義正在於此。數據顯示,2020 年,超過 50% 的全球組織在生產環境中運行容器化應用程序,到 2022 年將超過 75% 。雲原生正逐步成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短路徑”。

阿里雲根據自身積累多年的雲原生技術、產品和上雲實踐,提出完整雲原生架構的設計原則、解決方案以及最佳實踐,幫助企業找到數字化轉型“最短路徑”,完成從“壓迫感”到“掌控感”的主被動力量轉變,加速實現 IT 能力提升,打好降本增效組合拳。

阿里雲堅信以雲原生爲核心的新一代操作系統,會成爲雲計算時代新界面,會重塑軟件行業的全生命週期,推動信息產業的轉型升級。阿里雲原生生態體系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的信息產業競爭的核心。“萬物生長,合作共贏”是阿里雲原生生態的願景,幫助夥伴成長是阿里雲原生生態的使命,阿里雲願意和廣大夥伴一起,在新的信息產業生態中,互利共贏,共同成長!

本文轉載自公衆號阿里巴巴中間件(ID:Aliware_2018)。

原文鏈接

雲原生:重新定義信息產業生態體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