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论 选自《古文观止 全解》

朋党论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自古就是有的,但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是因为所坚持的道义相同才结为朋党;而小人与小人,则是因为所要贪图的利益相同才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但是曾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喜好的是功名利禄,所贪图的是货币财物。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就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这是虚假的朋党。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相互疏远的时候,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他们的兄弟亲戚也在所不惜;所以臣说小人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守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修身,则志同道合而互相能有所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则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贬斥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责四凶结成的小人朋党,而是用八元、八恺结成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得到大治。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堂之上;他们互相颂扬,互相推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任用了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太平安定。《尚书》上说:“商纣有臣亿万,是亿万条心;周有臣三千,却是一条心。”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是没有朋党了,但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

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尽皆关押起来,是把他们视为朋党。等到黄巾贼揭竿而起,汉室大乱,方才悔悟,全数释放了所谓的朋党,可是国家却已经陷入了无可挽救的地步。

唐朝末年,逐渐兴起了关于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的时候,杀尽了朝中的名士,有的被投入黄河,说:“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随之而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贤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诛戮清流结成的朋党的,哪个朝代也不及唐昭宗之时。然而他们的国家都因为动乱灭亡了。互相颂扬、推让而不自相猜疑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舜禹也不猜疑他们而尽皆举用;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蔽,却赞美虞舜是聪明圣贤的君主。原因就在于他能辨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举国上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结成的朋党,人数和规模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贤能的人是多多益善啊。

唉!这些历史上兴衰成败的事迹,做君王的可以作为借鉴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