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能够做到不分心旁骛,是很高的修养

最近我每天都在思考文章应该如何写,也有写的冲动,但为什么总是产量不高?本来三天写完的文章,总是能拖到一周。

在写的过程中,突然想到要去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培养语感,才能写的得心应手;又写了一段时,想要去泡点茶,边喝边写,岂不美哉;写着写着,突然卡住,不知道怎么写,干脆刷一会抖音吧,说不定灵感就来了。就这样,一上午过去,什么都没做成。

无法静下心来工作和解决问题,就会一直拖延,直到拖垮自己的人生。

村上春树在写小说时,总是把自己逼进一种固定模式里,建立生活与工作的循环周期,这样才有可能创作长篇小说。

村上春树第一次离开日本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当时也有过迷惘:这么干,当真能活下来吗。心里揣揣不安。毕竟需要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心。因为在日本,避免不了杂事纷纷来扰,去了国外,就不必牵挂多余的闲事,可以集中心思写作。

写长篇小说时,他规定自己一天写出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即使心里还想继续写下去,也照样写十页纸打住;哪怕今天觉得提不起来劲,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像打卡一样,每天基本上不多不少,就写十页。

在这样的规律下,村上春树的生活极其规律。清晨起床,每天五到六小时集中心力执笔写稿。像这样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脑袋势必会进入过热状态,神志会朦胧不清。所以到了下午就睡午觉,听音乐,读无害的书。这样日子久了,肯定会导致运动不足,每天大概都要外出运动一个小时。日复一日,就这样过着周而复始的工作。

村上春树说:一旦认真做起某项工作来,便无法分心旁骛。这一点,也是他输出的保障。

反观自己,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逃避。

周末,仓库需要发货,叫了一辆大货车。这类大货车就是在一定区域内跑,我这个是回程,捎点东西,填补油费,还能赚点。

在装货过程中,传送带拐角处被一根木棍卡住了,我们拿铁棍别,没动静。用钳子拉,结果拉到的部分断了,其余的仍然卡在里面,顿时不知所措。

这时,货车司机说:你可以用火把木棍烧了。

只能这样,但是要注意传送带着火,需要时刻准备好水,转动轴是铁的,烧起来没关系。把一碗汽油倒在木棍上,然后把烧着的纸用棍子递到木棍上,接触的瞬间,火焰“砰”的一下,热浪扑面而来。

来的快,去的也快。

但是烧着的只是外面部分,转动轴与木棍仅仅接触的地方,还是没烧起来。

这时候,我已经心生退意,想着先不装吧,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即使修好了,装上也晚上了。

没想到货车司机说:把转动轴去掉吧。

没等我答应,他就去车上拿钳子、螺丝刀等工具,没想到螺丝去掉之后,由于卡的太紧,还是拉不出来。

我说:要不然先不装吧。

司机说:不行,我已经到这了,装那一点怎么行。

我也没再说什么,赚钱都不容易,我也希望能够修好。

司机拿大腿,往转动轴上敲,一下又一下,但是前几下,根本看不到动静。

司机不停的问:你们看动了吗?

我说:没有,要不算了吧。

司机不做声,继续砸。砸了有二十多下,终于转动轴出了一点,而这一点,彷佛给了司机巨大的力量,又开始猛烈砸起来,一下又一下,好在每次都有效果。

砸了一会,我给拿瓶水,司机喝着水,休息了一会,继续砸。

皇天不负有心人,也终于取了出来。

赶快安装好,继续装货。

晚上,我久久不能平静,遇到短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想着去逃避,我当时是怎么会那么想。

与做事情相比,沉浸于解决问题本身,也是一种修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