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登天马山,论道,挖竹笋,快乐逍遥。

申月金旺,今日阴转多云,登山可去,携两三好友,健步登天马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人不在多,和气则聚,山中道路,蜿蜒曲折,绿树成荫,呼吸新鲜的空气,精神爽朗,一路谈笑风生,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游的另外二人,一个姓陈,名金生,在福安市一中教数学,一个姓王,名博言,在市政府上班。此两个人都是道家文化的发烧友。

天马山是道教,正一派的道场。供奉这最出名的一尊神像是文昌帝君,是保佑学子,金榜题名,学业有成的神。每年高考的临近日,在天马山文昌庙求高考顺利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数都是父母为儿女来求的,一来可临低父母的压力,父母压力小了,才能更好的照顾儿女备战高考。

在山路上,我们三人可以说是,健步如飞,因为登山前,大家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都穿上了运动服,登山鞋,每人带了一瓶农夫山矿泉水,走累了,口喝了就喝几口,途中我们小歇了片刻,这时陈金生,开口说道,道家是最讲情趣的,在一旁的王博言应声道,对,对,对,连答了三声。此时此刻陈金生双眼瞟向我,说了句,你说呢?我略思了片刻,说道,马王堆出土的坤道蚕丝薄衣,是最有力的证明吗?我反问,陈金生,说对呀!难道不足以证明吗?我应声答曰,那只能代表道家的纺织工艺,至于情趣,还是因人的性格,僻好而定吧?陈金生,思考了片刻,回答曰,那倒也是。

接着我们三人,继续上路,大约走三十分钟后,经于登顶了,王博言,站在山顶最高处,福安市尽收眼底,可谓一览市尊容。陈金生说道,山高我为峰,这句话是不是违背了道家思想,我答曰此句诗讲的是人道,道家思想分为,天,地,人,三才。人道是损不足,补有余。因此这句诗没有违揹人道思想,价值观取向也是是正确的。

王博言对着我们二人说道,你看那边有片小竹林,不如我们去小竹林逛一逛,说不定运气好,还可以挖到竹笋,陈金生双眼又瞟向我,我说好,我们挖笋去,于是三人进了小竹林,果真有笋,一个多小时,三人每人都挖了一小捆,钻出竹林后,陈金生说,走…我们回家喽。

下山的路上大家心情愉快,手里提着一小捆竹笋,晃晃悠悠的行走着,此时王博言,说道,今天我们本意是来登山的,却挖到了竹笋,有寓意否,陈金生转头,望着我,王博言双眼也看了过来,我应答曰,节节攀升。三人哈哈大笑,兴高采烈的朝山下走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