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軒先生講太極拳的“真東西”

李雅軒大師太極拳歌

出腳貓步輕,下盤不倒翁。

身勢要松靜,方可養虛靈。

呼吸宜順隨,頭智須澄靜。

神氣多穩靜,快慰自內生。

安閒無限美,甜液口中生。

近來之練太極拳功夫者,百分之九十九弄不對。所以有太極十年不出門之說。漫說十年,如無真傳,就算一輩子,也是瞎搗鬼,就不止十年而已。以上是我天理良心之話,非是故意深玄其說耳。

無論如何,太極拳當是往健康身體、療養疾病這一方面發展;在技擊這一方面,應是在技術巧妙,以柔克剛一方面發展。因爲太極拳是療養疾病的體育,也是拳術。如只在療養疾病這一方面作想,而不鑽研它的技擊方面的作用,那就名不符實,無武術之可言,脫離了根本了。

我們所說的這種技擊的研究,是爲了引起廣大羣衆的愛好和練習的興趣,而不是爲了好勇鬥狠。關於這點,大家要知道纔對。

太極拳是靜功、是內功、是氣功。要松,要靜,要穩。如多動、妄動,就必然影響靜的功夫。所以萬不可圖添花樣,這是那些改造拳家所不明白的。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也有說“右重右渺”的,它的意思是一樣。譬如推手,搭上手時,我的左邊感覺的壓力大了,就放虛了,叫他壓不着實地;又如我右邊感覺對方來的力大了,我就將右邊放的渺無所有,也叫他摸不着實地。這和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是一樣的道理。假如他來勁重了,我要以勁架着他,那就頂了,萬萬要不得。

扔勁與冷勁的區別:扔勁是扔出去、摔出去、擲出去的意思。練槍的手法常用扔;練拳的手法,用扔的地方不多,只有野馬分鬃和按勁。將對方拿着、再將他擲出、扔出,也叫扔勁。至於冷勁,則來得特殊的快,能使對方冷不防,就已經打上了,這就謂之冷勁。也就是勁起於陡然之間,能打人於不知不覺之中的意思。要和外功拳比手,就非會發此種勁不可,如只是揉揉扭扭地週轉幾手,就不足以敵高手也。

在練拳時有口水,才證明是已身心泰然了。如未出口水,尚是身心未到泰然之境也。

太極拳用法,應是在推手或打鬥之動作中隨機應變,順勢而用。不宜以主觀的手法強幹。否則就變化不靈,在動作中作不出神舒體泰的味道來,其姿勢態度,也就不夠俊美。

太極拳的發勁機會,應是在打手中趕現成的,送到手上來的,這樣子打的才幹脆。而不是把發勁的機會硬做出來的。否則打不出人去,就算是憑自己的力大,勉強把人打出,也必拖泥帶水。

練功夫似乎有緣分,而不是誰想練,誰就練得好,如無緣分,雖碰見好的老師,而不知好,也要錯過機會。如遇見雜門外道的老師,本來不好,但他反而以爲很好。有的有老師,信仰不堅,半途而廢了。或是東看西想,添了些旁門左道的東西,將功夫弄錯了。有的是沒有機會和老師在一起,自己隨便練,將太極拳味道練跑了。有的是基礎不穩就分手了。如以上這些情形,怎能把功夫練好呢?

練拳,意氣要沉下去,臀部收進垂直座正了,胯部以下,往下沉着,胯部以上,是往上拔着,肩垂肘墜,不要丟掉了拳意,就是眼神、思想、毛髮、皮膚,也無一處不掛拳意。不是瞪着眼睛看哪一部分,而是藏而不露、神意內含的意思,所謂觀內反聽是也。

兩腿如車箱下之大盤簧,要有很大的松彈力;又如載重之船舟,漂浮於江面,沉重而又有動盪的樣子。所謂動盪,不是自動,而是因水濤之動而動。我這樣說,你們當可明白了吧?太極拳就是要練出腿上的這種彈力功夫來。

兩臂要松掤,不是硬掤,如秤桿之挑着秤錘然,要有靈機感覺,聽得出極小的輕重感應來。此所謂立如平準,所謂蠅蟲不能落也。

以意導氣,是意與氣打成兩橛,有主從先後之別。以心行氣,則心與氣渾融一致。嚴格說來,心、氣、身三者俱是渾爲一體的。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靜非死靜,身如天平,謂之清醒。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動非妄動,神光周燭,氣充全身,如長江大河,滔滔不斷,而又從容安閒,動中仍寓靜意。

太極拳是拳,也是功。只練拳,不懂功,練不精細;只練功,不講拳,不知使用,不知動的方向用意。否則神經雖靈感了,機敏了,感覺對方來手了,要知如何制敵,如何進,如何退,才能我順人背粘着人。這種我順人背粘着人,就是法,就是拳也。不過要想用這種法,非養出靈機來不可。養靈機,這就是功。所以說,太極拳與其他拳只有拳着數,不講功之不同也。

操拳是外形的操着,功是內裏的悟覺。所以說太極拳是動靜相配的,身心兼修的。而不是隻講身不講心,心者是修內的,身者是練外的。修心須要靜,修身須要動,動靜參半,身心兼修,這比和尚道士只是靜坐要好得多,這比其他硬拳只知操練筋骨肌肉要好得多,此太極拳所以貴重也。

有些拳架,不但不能去模仿,說真的,看也不宜看,如看了就對我們的功夫起壞影響。這些拳中毫無一點太極拳的氣息。某某以爲別人的東西,就一定是好的。不要以爲我們得來時容易,就一定沒有人家的好,這就錯了。捨去自己的而模仿別人的不倫不類的東西,那是太不智也。

未隨出勢,先將腦筋靜下來,摒除雜念,身心放鬆,去掉拘束,如這樣子才能恢復人在未被事物纏繞之前的自然穩靜及天生具有的靈感。穩靜之後而後出動,並要在動時仍保持其穩靜,不可因動將身心的穩靜分散了,這是需要注意的。按人身體,本有天然賦予的健康功能,所以未能人人健康者,是因未能鍛鍊身體,以培養這種天生的健康,而且被些事物的纏繞,將這些自然健康功能給摧毀了,所以不能人人身體健康,今要達到健康,就必須先將身心放鬆,靜下腦筋來,以恢復身心的自然,恢復自然之後,也自然會有天生的健康功能,不能只是一味的操練身體的外形,也不能像和尚道士之只修煉內部靜坐養神,必須動靜參半,身心兼修、內外並練而後可。

按人身體,本有天然賦予的健康功能,所以未能人人健康者,是因未能鍛鍊身體,以培養這種天生的健康,而且被些事物的纏繞,將這些自然健康功能給摧毀了,所以不能人人身體健康,今要達到健康,就必須先將身心放鬆,靜下腦筋來,以恢復身心的自然,恢復自然之後,也自然會有天生的健康功能,不能只是一味的操練身體的外形,也不能像和尚道士之只修煉內部靜坐養神,必須動靜參半,身心兼修、內外並練而後可。

太極拳的練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勢放鬆,穩靜心性,修養腦力,清醒智慧,深長呼吸,氣沉丹田等。這些規矩,每練時要想着這些,日久才能起到健康身體和治養疾病的作用。假如練時動作散慢,氣意上浮,那就對身體無甚補益,所以太極拳的功夫,對氣沉丹田這一規則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極之氣沉丹田怎樣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須先松心,後松身,心身俱松之後,其意氣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將氣意壓到丹田去的。如是用硬力將氣意壓下去,那就會弄得周身不舒服,甚至身體發生疾病,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學者應當多加註意。此外,尚須平時注意精神上的修養,以作功夫的輔助則更好。

在練時,先將全身放鬆,尤其是兩臂,要松得如繩拴在肩上的一樣,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當稍待,以俟身心穩靜下來而後出動。出動時,仍用一點點思想上的意思鬆鬆的將兩臂棚挑起來,以腰脊之力牽動兩臂,穩靜地出動,將一趟拳演變出來,非四肢之自動也。每見練者,不知本此意思用功,混身扭扭娜娜,零零斷斷,浮浮漂漂的局部亂動,以爲這是太極拳。這是大錯,以致長時間練不出一點太極拳味來,未免可惜。

練拳時當細細體會,找它的要領。找着要領之後,經常練習,不數月便用兩臂有松沉的感覺,兩肩有些痠痛的情形,這到是很自然的,以後拳意就會達到手上來了。如再有明師指點,對太極拳的道理也就會一點一點的領悟,身上的靈覺也將會慢慢地充實,如此則不但在修身方面有顯著的功效,即在應用方面也會有巧妙的動作,這全是由於在鬆軟的基礎上着手練功作出來的。如果只是散漫飄浮的練法是不行的。

太極拳在初練時,是感覺不出什麼味道來的。但是隻要有耐心,有恆心,細細地體會,時間久了,便會感覺趣味濃厚,使人百練不厭,愈研究愈有味道,愈體會愈有興趣甚至形成一種癖好,一輩子離不開它,其終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覺之中得到了。

爲了功夫的增進,要經常不斷的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練功進,如何虛無的氣勢,如何纔有鬆軟沉穩的情形,如何纔有丹田之沉勁,如何纔能有綿綿不斷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勢經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滿身輕利頂頭懸的意思,如何纔有入裏透內之勁道,如何打松淨之勁,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經之動,如何能來之不知,去之不覺,打人於不知不覺之中,如這樣練下去,以後就有好的進步了。

平時要在出動時,心裏應如何作想,如何形態,如何神氣,如何出手若無所爲而又有包羅萬象無所不爲之氣勢,這也是很要緊的。假若是出手有所爲,心裏先有一個主觀的定見,那就恐顧此失彼,掛一漏萬,流於外功之明勁,成了多着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

在練時,穩靜安舒,心神泰然,反聽觀內以審身心之合,這纔是練太極拳功夫的態度,否則雖表面似太極拳,實則非太極拳功夫也。

太極拳功夫,不外乎是動靜開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穩靜的基礎上作,不可有慌張冒失的現象。它雖是靜,但靜中藏動機。雖是動,但動中存靜意,一動一靜,互爲其根,此太極拳之道理也。

其健身方面,全憑呼吸深長,氣血暢通,頭腦安閒,心神穩靜。其應用方面,全憑虛無的氣勢,沾粘跟隨,在幾跟幾隨之中,我之身勢早已喫進彼身,一切的機會自送上手來,在這個時候,我的神氣一動,早已如觸電樣將其打出矣。

在練功時,要以神走,以氣化,以腰領,以意去,內外一體,心神合一,神氣貫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會養出非常的靈覺來,以這種靈覺用之於推手,體會對方之來勁,是百無一疾的,既已知道對方之來勁,便可順其來勢,隨其方向,而作跟隨沾粘之動作,他身上之缺點,便會自然的發現出來,我趁勢擊之,則自無不中之理也。

練體以固精,練精以化氣,練氣以化神,練神以還虛,這是太極拳的四步功夫。學者宜本此方向細細體會,才能練到妙處。

人身之靈機,最爲寶貴。凡一切處事接物,皆全賴於此,不獨打拳推手也。但靈機是出於大腦神經,所以太極拳的功夫,首要在穩靜的基礎上練功,以養其大腦中樞神經。但所謂穩靜者,是心神泰然之後,自然之中出來的真穩靜,而不是強制着不動作出來的表面上的穩靜,這種強制着身體不動,表面上是穩靜,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靜的。如果這樣,就不是真靜,不是真靜,就不能養大腦中樞神經,也就出不來特殊的靈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練太極拳的功夫,在預備勢時,就一定要使身心穩靜下來,真穩靜下來之後再行出動。尤須注意的,是在動的時候,更要保持其穩靜,不要將穩靜的情形分散了,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記切記。

在動時,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腰脊率領,牽動四肢,綿綿軟軟,鬆鬆沉沉,勢如行雲流水,抽絲掛線,綿綿不斷,又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的。將一趟太極拳形容出來,不是四肢局部之動,練後有甜液生於口中,便是練之得法處,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堅持日日按時練功,不要間斷,以後就會有顯著的進步。假如練後口中沒有甜液發現,這便是練之不得法,心神未靜下來,在這種情形下,就不必按時練功了,當速請太極拳明師指正了,否則毛病暗出,則更不易改正。

在呼吸方面,務須深長,使呼吸趁着緩和的動作鼓盪,又要使緩和的動作,趁着呼吸的鼓盪開合,並須要作得自然而順隨,這纔是正確的練法。穩靜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長可以養氣,久而久之,則神氣自能充實,身體健康也自然增進。

太極拳所講的柔軟,是指的周身均勻,配合一致合度。在生理上、在健康上、在技擊上所需要的柔軟,而不是腳翹得特別高,腰折得特別彎,這樣失掉了靈感性,不合生理的局部的特殊的柔軟。因爲這些不合生理的柔軟,只是好看而已,但在技擊和健身方面,都沒有什麼好處的。

在太極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軟活柔動還是不夠的,需要在這些軟活柔動中作到均勻有沉着的心勁和雄偉的氣勢纔夠味。以上這情況,是要在練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礎之後,再經老師詳細的口傳面授,說些比喻,作些示範,形容其氣勢,慢慢地悟會纔會有的,而不是一言兩語可以了事的,也非筆墨所能描繪。這種雄偉的氣勢及沉拳的心勁,是在身勢氣魄之內含而不露的,不是擺在外面的。以上這些情況,要有真的太極拳傳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鑑別出來的,如哪些毛手毛腳的太極拳家,是看不出來的。如他們看了,反以爲是不好,或出些反對的言語,如說什麼太慢了,或說架子太大了,或說太神化,太迷信了云云。所以說,凡是對某一項學識設有研究的人,就會發言不當。

練剛柔不如練柔勁,練柔勁不如練鬆軟,練鬆軟不如練輕靈,練輕靈又不如虛無。虛無的氣勢,纔是太極拳最上層的功夫。其主要的練法,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意貫指,日積月累,內勁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動,胯爲底盤,務須中正,以思想命令於腰脊,以腰脊領動於四肢,尚須以神氣相配,上下相隨,完整一氣,否則非太極拳功夫。

鬆軟沉穩的形勢,如載重之船,沉沉穩穩地蕩於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軟彈之力。

凡是一舉一動,是以意爲主使,以氣來牽引,無論伸縮開合,或收放來去,吞吐含化,皆是由意氣的牽引爲主動,由腰脊來領動,此是太極拳與他種拳不同之處。如一勢之開,不但四肢開,而心意胸脊必先爲之開;如一勢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部必先爲之合,凡一切動作必須由內達外,所以稱爲內功。

找上下相隨,是初步之練法。找輕靈綿軟,是中乘之功夫。找虛無所有,纔是最後的研究。蓋輕靈仍有物也,如到虛無則無物也,則一切無不從心所欲,以達通玄通妙之境界。

太極拳之虛無氣勢,在技擊方面,其變化作用,其妙無窮。如遇剛勁來犯,可以使其捕風捉影;遇柔勁來犯,可以化之於無形,使對方找不着實地,摸不着重心,英雄無用武之地。

太極拳在前清咸豐時代,有些人稱它爲神拳。餘以爲這個名稱很有道理。稱神拳者,並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經之神,神氣之神。一者是因在練功時不是用力,而是用意,用神用氣;二者是在對手時,其動不是專靠肌肉的伸縮爲主,而是以神經之動爲主,其變化運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測度之處,故稱之爲神拳。

每練功夫,要細細的體會功夫中的精微奧妙。這種精微奧妙,是在思想之內心而不在手勢之外面,所以太極拳的功夫,只靠操練還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須緩慢,必須穩靜,如不緩慢穩靜,就悟不出去,悟不進去,就找不着太極拳的味道。學者須特別注意。

澄甫先師每作推手發勁時,只見其眼神一看,對方便覺驚心動魄,有頃刻生死之感,此乃體態與精神合一,能在極短之時,將全身之力量集中而發,能起在突然之間,迅雷不及掩耳,令人不可抵禦,亦無從抵禦故耳。平時練功所以穩靜緩慢者,正爲蓄養此精氣神,即內外各部配合之妙用也。

如練時太快,非但不能蓄神養氣,即內外各部之配合亦必難作到恰到好處,故發勁不充實,氣勢亦不驚人。

周身鬆開,上下完整,是太極拳必須之條件。我過去練功夫的經驗,只要周身鬆開了,氣自會沉下去,日久則內勁自生,腳下也會沉穩,如動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兩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爲松,或肘腕指節等處不知如何爲松,或練後掌心無鼓脹之意。此皆因無正宗老師傳授,內勁則永遠不會有,愈練愈離太極拳遠矣。

李雅軒談太極拳內功具體練法:

* 未隨出勢,先將腦筋靜下來,摒除雜念,身心放鬆,去掉拘束,如這樣子才能恢復人在未被事物纏繞之前的自然穩靜及天生具有的靈感.

* 太極拳的功夫,對氣沉丹田這一規則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極之氣沉丹田怎樣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須先松心,後松身,心身俱松之後,其意氣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將氣意壓到丹田去的。

* 在練時,先將全身放鬆,尤其是兩臂,要松得如繩拴在肩上的一樣,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當稍待,以俟身心穩靜下來而後出動。

* 出動時,仍用一點點思想上的意思鬆鬆的將兩臂棚挑起來,以腰脊之力牽動兩臂,穩靜地出動,將一趟拳演變出來,非四肢之自動也。

* 尤須注意的,是在動的時候,更要保持其穩靜,不要將穩靜的情形分散了,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 在呼吸方面,務須深長,使呼吸趁着緩和的動作鼓盪,又要使緩和的動作,趁着呼吸的鼓盪開合,並須要作得自然而順隨,這纔是正確的練法。

李雅軒談檢驗練拳是否正確的準則:

*找着要領之後,經常練習,不數月便用兩臂有松沉的感覺,兩肩有些痠痛的情形,這到是很自然的,以後拳意就會達到手上來了。

* 將一趟太極拳形容出來,不是四肢局部之動,練後有甜液生於口中,便是練之得法處,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堅持日日按時練功,不要間斷,以後就會有顯著的進步。假如練後口中沒有甜液發現,這便是練之不得法,心神未靜下來。

*只要周身鬆開了,氣自會沉下去,日久則內勁自生,腳下也會沉穩,如動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兩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爲松,或肘腕指節等處不知如何爲松,或練後掌心無鼓脹之意。此皆因無正宗老師傳授,內勁則永遠不會有,愈練愈離太極拳遠矣。

* 一般學術家多在筋骨肌肉上練些剛柔伸縮的動作,而不是以神、以氣、以意爲主。如練太極拳只是用這種筋骨伸縮動作爲主,那功夫就練不好。如定要兼練些其他的功夫,那勢必將身體弄成混濁僵肉的勁道,那在輕重虛實變化上就感應不靈了。

* 我練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軟,是找虛無的氣勢,是找神明的感應;是找莫測的變化,不停留於筋骨肌肉的初步鍛鍊過程中。我以爲,這種大松大軟、神明感應、莫測變化妙處無窮,我不以爲它大松大軟了就不能敵抗對方之來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