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保避險Q&A:“籌”不盡的離愁

Q:看了很多關於保險的文章,覺得保險配置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朋友圈裏面經常會出現的“水滴籌”又打消了我購買保險的衝動,既然社會上可以爲重疾籌集到那麼多救治款,那麼還需要購買重疾險嗎?或者說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呢?

A:其實這個問題我沒有主動分享過,我不太想回答,或者說不太願意回答,因爲很有可能會觸碰到道德層面的因素,而道德不受個體約束且往往會上升到令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我的回答是:我個人非常反感各類“籌”,既因爲籌款者自我缺乏風險管理意識,也因爲籌款者往往其中帶有很強的自私心理,或者更加簡單的說籌款者往往抱有的心態是——我希望在不影響當下生活狀態的情況下,無成本獲取治病的款項。

這是病,得治!!!


什麼是“**籌”,就是籌款者因爲罹患某種疾病,自感無力治療,向社會公衆集資的行爲。

“**籌”設立的初衷,是提供一種非官方的愛心公益渠道,幫助患病者防止因病返貧,從而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但現實中的“**籌”變成了覈保員的利益蛋糕,患者心中無風險無成本醫療金,失去的是一羣不明真相陌生人面前所謂的臉面。

①覈保員的利益蛋糕。4月13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水滴籌員工下毒手暴打腳踹輕鬆籌員工”的視頻火爆全網,究其原因是爲了拉攏病患走自己的衆籌渠道,這就是所謂的行業內幕。至於覈保員全流程“輔導”,已然成爲了世人所知公開的“祕密”,如何煽情、如何賣慘,如何與醫院、家屬、親友等各方形成利益共同體,其中只有你不知道的黑幕;

②罹患者的心思。我不否認進行“衆籌”的罹患者中確實有一些因病消耗了家庭所有積蓄,生活進入了極度貧困的狀態。但很多人都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獲取治療的費用,甚至是賺錢的門徑。有很多人罹患的是病情和危害相當輕的輕症,卻可以誇大病情,僞造家庭狀況,以博取周邊人的同情,衆籌的金額遠遠超過治療費用,其行爲和心理就是一種佔羣衆便宜,甚至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我想治好病,又不願意影響我現有的生活質量。

③缺失的資金使用監管。作爲被衆籌方,我們貢獻了一部分的愛心和金錢,狹隘地說我們可以對衆籌款進行監督管理,光明一點說我們可以實時關注被衆籌方的救治與康復狀況,但據我所知,這是一個空白,我們不知道被衆籌方的治療狀況,不知道錢夠不夠花,甚至不知道被衆籌方病情的真實性,有的只是幾張圖片。

之所以說這篇文章有風險,無非就是很多人會說作者我以己度人,用小樣本來代替大範圍,哪個羣體裏還沒幾個壞人呢?亦或者講,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不善良的,做公益不應當懷有這樣的心思。

我真正想表達的是這樣的羣體其實是缺乏風險防控意識,或者說刻意地迴避風險防控,總覺得災難不會降臨於自己身上,甚至即使降臨也有衆籌等渠道予以解決,這樣的人可憐嗎?

可憐。但俗語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我所認可的是事前善意的勸誡,而不要做事後的愛心。一份意外險加一份百萬醫療,極小的花費極大的保障,足以解決衆籌的問題,如果說依舊不願意花費這個錢,那麼加入支付寶的相互寶,30萬寬泛條約的類重疾保障在等着你,所以不要說沒有解決方案,只是你自己不願意花費這個代價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