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識的種種感悟

我自己最近經常在想,一個有學識的人,一定會很又有錢嗎?到底是先有學識還是先有錢更好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初步得到了兩個答案。

一是:爲什麼會有學識這個概念。

學識是有閒階級的產物,是財富聚集以後產生的,正是因爲很多人有錢了,可以不被爲了生計而奔波了,所以纔可以想一下看似無用的東西。但財富聚集不僅產生了哲學,還產生了焦慮,產生了矛盾,產生了想不明白。而哲學正好可以化解這些矛盾、焦慮和想不明白。

二是:學識和財富的關係,不是學識能夠讓你掙大錢,二是學識能夠讓你配得上財富。

有學識的人,一是不會被錢砸暈,二是即使別人很有錢,自己沒錢,也能夠平靜而幸福的生活。這就是學識的魅力吧,能夠提高人的內核,讓人內心自洽的活着。

在思考這些問題時,我的腦子裏不斷回味的一個感觸就是:

自己的邏輯要自洽。

很多事情就是如果你不去追求,就無法得到的,這一點自己一定要清楚。比如學識和財富,如果你做的事情就是想提高自己的學識,不想和社會上庸俗的事情有太多的關係,那你就要接受自己無法擁有大量的財富,因爲你沒有追求財富。

我覺得一句話說的特別對:

你想要什麼,你就要去追求什麼。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麼。不要自己的目標是A,卻總是坐着實現B目標的事情,那也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悲哀。而上面所說的邏輯自洽,其實就是在提醒自己,自己的選擇造就了現在的自己,而自己的選擇往往就代表了自己的追求,既然都是自己選擇的,那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好好生活,想清楚自己的真實需求,纔是讓自己的學識和財富和諧相處的前提。

追求擁有學識當然是好的,但是我們還需要避免一個陷阱:

即“爲了體驗而體驗”。

“爲了體驗而體驗”的意思是我們把體驗當成了目的,但基因中給我們設定的這些體驗,其實原本並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手段,一種讓我們生存下去的手段。比如,喫飯能夠讓人感覺到快樂,你看見好喫的就想喫,這種喫飯後的快樂,是因爲我們只有喫飯才能生存,才能保持營養。所以說,快樂是爲了讓你喫飯而生存下來,在基因設定中,這只是一種手段。

現在的社會已經物質極大豐富了,我們不必在爲了生存和營養而發愁了,那我們還去追求這些體驗是不是就有些膚淺了呢?這些體驗都是基因設定,而且都是有耐藥性的,也就是說你體會的越多,就想體會更大的,而且永遠都不會滿足。顯然這種體驗,會讓你不知足,會讓你越陷越深。

所以,我們應該追求那些深的體驗,那些社會和生活中真實的體驗。那怎麼算深呢?深就是指你要敢於面對痛苦,去不斷追問,不斷追求真理和真相,只有在不斷追問和死磕自己的過程中,你纔會真正的成長,纔會體驗到深層次的樂趣。

最後一個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很有學識,你就必須要不斷的接觸真實的社會,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實何止是三年不成,如果看不到不成的原因,那很有可能是永遠都不成。那秀才爲什麼會不成呢?原因就是秀才往往看不到自己總是活在自己虛構的世界中。那這個虛構的世界都有什麼呢?

一是:他們以爲自己是在接觸社會,其實接觸的都是假社會,這個社會大家都是在一個圈子裏相互追捧,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那個平民社會到底是什麼。

二是:他們不僅一直生活在假社會里,而且不允許真實的社會和這個“假社會”相互交流,因爲他們害怕,一旦真正進入到真實社會,自己擁有的名望和地位就會消失。

三是:帶有一個預設的目的去接觸真實的社會,往往不是像改造世界,而是實現一個自己的“理想”或“報復”,往往會忽略掉真實社會中的訴求。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真正想爲社會和世界做點什麼的人,你不僅要有學識,還要知道有了學識要懂得把自己清空,去用心看看,嚴肅的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到底需要什麼。

我是徐建航,這是我寫的第158篇文章,歡迎你加入007社羣,七天寫一篇,一起寫七年,七年之後一起去南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