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ok模型與社交電商

最近在做微商,因爲是基於微信開展的,其實本質就是社交電商。

從上個月中旬開始做,截止到今天,收益不高不低,還算說得過去,至少讓自己的業餘時間豐富了起來,而且直接體現是錢袋子飽滿了起來。

從我開始做這件事,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平臺商品接觸到更多的人羣,把好物分享給他們。在不考慮精準推薦的前提下,只有量足夠大,纔有可能成就更多的交易額。

這期間,我嘗試過N多種社羣運營方法,像邀請有禮,首單免單,週六抽獎,下單返現金等手段,把之前實際工作中用到的運營手段都嘗試了一遍。

由於前兩年微商的爛大街,導致現在人們對微商有種條件反射地牴觸。所以通過朋友圈去接觸用戶,目前而言轉化率過低,一度放棄。

所以在這中間,通過我反覆去嘗試,我就在思考在微信羣衆去運營,接觸到更多的人,將轉化率提高几個點?

這的確是一個難題,不是一項工作,而是一個實實在在擺在我面前地難題。

古人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從事互聯網行業的,大概率都聽過一個名詞叫Hook模型,就是上癮模型。解決地就是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

那對應社交電商,我可不可以結合該模型使我的顧客們在有購物需求時就想到我這個平臺呢?

一個有意思的事情。

Hook模型,是一個正向循環,包括4大環節:

1)觸發

2)行動

3)多變的酬賞

4)投入

對應該模型,我目前是這麼做的:

1)觸發:

a.朋友圈分享好物,掃碼即可識別,加上幾句相對走心文案。目前來看這一步效果挺好

b.每天都在羣裏分享好物,直接觸達意向顧客

c.曬單。把已經下單的顧客朋友曬到羣裏或朋友圈(朋友圈我沒做),取得顧客信任感,人都有從衆心理

2)行動:

a.對於通過朋友圈進入平臺的顧客,大部分用戶未進行註冊/授權,我這邊不能瞭解到是哪些朋友對哪些商品感興趣,導致這部分用戶直接流失。

b.對於羣裏顧客,基本可以看到是哪些在關注。不過目前我爲了避免過多打擾用戶,一直在刻意不去聯繫。只有顧客下單之後纔會主動聯繫。

3)多變的酬賞

這塊我做的比較多,且效果比較好。主要由幾部分組成吧:

a.每天紅包雨。這是提升羣人員留存率和羣裂變比較靠譜的方法

b.抽獎領無門檻紅包,目前做了一期,轉化1名顧客

c.下單返紅包。效果最好,凡是下單,無一人流失

4)投入

對於這塊,我有點頭大,如何保持進而提升顧客下單、分享、裂變慾望,目前沒有一點點思路。偶爾有幾位做到了這步,我相信也是基於對我個人的信任,哪怕是素未謀面的網友。

這塊問題能解決,萬事大吉。

晚上我接着看書,看看能不能給我帶來不同的視角。

就醬,天黑了,回家喫飯。

蝸牛丨9.2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