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修閱讀-09丨代償:疾病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突然發現的

上節課,咱們說了要區別對待病和症狀,因爲大多數症狀是提醒和自我保護。

但是很多病沒有症狀,一旦發現就是中晚期,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節課,我會講一個重要的機制來解釋有病卻沒症狀的原因,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這個機制對抗疾病。

先從一個多發病——胃癌的發生和發展講起。

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病、胃癌

很多胃癌的病人早期沒有明顯症狀。

以前,醫生也不知道胃癌的確切原因。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爲,胃病是由刺激性食物、胃酸過多或者壓力過大引起的。

但是後來發現,人們即使避免了這些因素,胃癌的發病率依然很高。

到了1981年,澳大利亞有兩位醫生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和沃倫(Robin Warren)提出,胃裏有種細菌叫做幽門螺旋桿菌,可能和胃病、胃癌有關係。

這種細菌你肯定聽說過,可能還檢查過。這種細菌有多厲害呢?

鐵塊兒進到人的胃裏都能被腐蝕掉,所有的細菌遇到強酸都得死,唯獨幽門螺旋桿菌例外。它可以在pH值低到2.0的胃酸裏活得逍遙自在。

但是,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導致胃病這個觀點剛一提出來,就立刻遭到醫學界同行的攻擊。當時的醫生都不相信這麼酸的胃裏會有細菌。

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馬歇爾醫生竟然喝了一瓶幽門螺旋桿菌,結果他真的得了胃炎。

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醫生就相信了,確實就有這麼一種細菌能在強酸裏生存。

到了1994年,持續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以導致胃癌這個觀點纔得到公認,世界衛生組織把這種細菌列爲一級致癌物。

一級致癌物指的是有明確證據表明可以致癌的物質,比如霧霾、菸草、檳榔、黃麴黴素等等。

到了2005年,這兩位醫生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的獲獎理由是: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加深了人們對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間關係的認識。

2014年在日本京都,全世界的醫學專家達成共識: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預防胃癌的首要手段。

爲什麼要講這個病例呢?

1. 從這種慢性的、持續的,甚至沒有症狀的細菌感染髮展成胃癌,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所有嚴重的慢性疾病都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突然發現的。

2. 掌握了這個慢性過程的具體環節,預防和治療就有了依據。

其實,所有的慢病都是如此。

比如結腸癌,從一個良性的腺瘤逐步演變成惡性腫瘤,通常需要15年。

女性持續的高危型HPV感染到發生宮頸癌,一般需要大約十幾年(高危型,就是最容易引起宮頸癌的病毒類型)。

還有,中國人死亡原因第一的心腦血管病,也是從青壯年開始,血管上就開始出現斑塊,經過20-30年的進展,血管逐步狹窄。當狹窄超過一定範圍,纔會出現心臟病或腦血管病的症狀。

當然,這些時間、數字因人而異。

列舉這些數字,是爲了說明這種無症狀的進展是多麼漫長。但是,一旦出現症狀,多數都是中晚期。

代償是慢病進展過程中人體的妥協

我經常遇到晚期纔來看病的病人。

比如腸癌。腫瘤已經長到把腸子都堵住了、梗阻了或者已經發生了遠處轉移,病人才到醫院。

再比如,病人劇烈胸痛。做心電圖、查心肌酶,發現已經是心肌梗死了。

這個時候再問病人:怎麼這麼晚纔來看病呢?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我平時很好,沒一點兒感覺,爲什麼這個病突然找上我呢?

剛纔咱們已經瞭解到,任何慢性病都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突然發現的。

那你可能會問:這些病能在體內藏這麼久,我們卻感覺不到,是敵人太狡猾了?還是人體太麻木了?

都不是。

之所以人體能夠在疾病狀態下,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出現明顯的症狀,是因爲人體有一種代償機制。

這節課的重點就是兩個字:代償。

什麼是代償呢?就是代替、補償。

身體某些組織或者器官持續受損,已經沒辦法修復原樣了,人體就調動沒有受損的部分,加快補充或者代替受損的部分完成工作。

上節課講過,症狀是人類進化帶來的一種智慧,代償就是進化的另一種智慧。

舉個例子。

剛纔咱們提到的幽門螺旋桿菌會持續攻擊胃的細胞,引起胃炎,細胞就會死亡。

這個時候,人體就會啓動代償機制,讓深層的幹細胞加速分裂,趕緊補充死亡的細胞。這樣就防止發生嚴重的穿孔、出血。

所以,人體的代償能夠讓器官在持續損傷的狀態下,基本上能夠滿足功能,也就是湊合着用,所以纔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

只有到了疾病晚期,代償不動或者超過極限了,症狀纔會出現。

代償是人體不得已而爲之的機制,是妥協。

代償的最終目的是保證器官的基本功能,也就是爲了保命。

所有的慢性病,人體都會啓動代償。

比如高血壓。

血壓持續增高,心臟射血的負擔就會增加。所以,心肌就會變得肥厚,射血才更有勁。這是代償。

再比如,治療癲癇有種手術叫做大腦半球切除術。

你肯定想:只剩下一半腦子,人還能活得了嗎?

能。

一側大腦切除後,只要經過有計劃的康復訓練,另外一側大腦就可以代償,替代切掉的腦組織完成任務。

病人還能夠和正常人一樣進行思維和活動,而且複雜的認知能力也能夠得到恢復。

甚至冠心病病人,血管狹窄了、堵了,這根堵了的血管周圍的小血管就會變粗、變長,甚至長出新生的血管,替代這根堵了的血管給心肌供血,防止發生致命性的心肌梗死。這也是代償。

所以,經常犯心絞痛的老人反而不容易猝死。

爲啥呢?

因爲有代償。長期的心絞痛,已經讓病人狹窄血管的周圍長出了新的小血管。

反而有時候年輕人心梗了更容易死亡,就是因爲還沒有形成這些用以代償的血管。

代償是人類一種偉大的保命機制。

這種機制讓我們在沒辦法去除持續損傷因素的情況下,先妥協着活下來。

這本身是有利的一面,但是另一面,也掩蓋了病情。

如果能去除病因,病情還可以逆轉。但是如果病因持續存在,時間長了早晚還會出問題、出症狀,甚至有些慢性病還可以發生癌變。

也就是說,代償帶來了妥協的生存。但是時間久了,也會對人體產生不利的影響。

代償帶給我們疾病防治的啓示

知道了代償的原理,你也就知道怎麼有效預防和治療慢性病了。

下面,我爲你總結了三個重要的建議:

第一個建議:既然很多慢性病在早期沒有症狀,我們就要主動篩查。

這點不容置疑。

現在有種錯誤觀點,認爲病不知道最好,知道了反而死得更快。這非常愚昧。

2018年,美國癌症的總體死亡率,比歷史上死亡率最高的1991年下降了27%。下降的這27%,就相當於挽救了262萬條生命。

研究者認爲,之所以有如此驚人的成就,其中重要的一項因素就是開展了癌症的早期篩查。

比如結腸癌、直腸癌的發病率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推廣結腸鏡檢查。

從2000年到2015年,美國50歲以上的成年人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比例從21%升高到了60%。

所以,第一個建議就是主動篩查。

第二個建議:從源頭上預防或者從中間環節阻斷,可以有效防止慢病的發展。

比如宮頸癌。

絕大多數是HPV病毒感染,先引起慢性炎症,然後到不典型增生,最後才發展成宮頸癌。

所以,接種宮頸癌疫苗是從源頭上預防HPV感染。

對於已經發生感染的,在不同的階段進行鍼對性的治療,就是阻斷中間環節,避免最終發展成癌症。

這就是關於慢病預防和治療的第二個建議。

但是,很多病我們很難從源頭上預防,也很難完全阻斷。

比如冠心病。

儘管我們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不吸菸,但是還是有相當比例的人羣得了冠心病。而且儘管嚴格用藥,也會有相當比例病人的病情依然在進展。

第三個建議:巧妙地放大代償機制。

什麼叫放大代償機制呢?

我剛纔講了,冠心病是有血管狹窄了。那麼,狹窄血管周圍的小血管就會變粗、變長,甚至產生新血管,代替那些狹窄的血管完成供血任務。這是代償。

放大代償,就是主動幫助小血管長出來。

比如,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適度運動就可以幫助形成這些小血管。

病人以後再犯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本章小結

1. 代償是人體面對持續損傷的一種妥協機制。

2. 代償讓器官滿足基本功能,卻掩蓋了症狀。

3. 針對慢病,我們可以主動篩查,阻斷髮病環節,放大代償。

思考題
妥協帶來了生存,但是也掩蓋了真相。在你的行業裏,有什麼代償效應呢?

    代償原理是指就是代替、補償。在農業領域,面對某些資源的過度消耗,採用其他物質來代替不可再生某些資源,就是一種代償。例如面對草炭這種短時間內的不可再生,尋找其他替代品是園藝行業的一種代償。

  當木本植物受到外傷,受傷部位會長得比之前更爲結實,這也是彌補了受傷之後植物體內水分流失,營養物質運輸到此部位後逐漸累積,從而彌補受傷帶來的損害,保證物質運輸正常進行,植物正常生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