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句話影響你很久很久?

故事要從一句話開始說起,高三那年,因爲要備考,老師告誡我們說,要先做應該做的事,再去做喜歡的事。

不得不說,有些時候,有些話可能就會影響你很久很久,比如這句話對我就有特別大的塑造。

最開始,沒發現這句話有什麼問題,甚至還覺得特別正確,學生嘛,最應該做的事就是認真學習,尤其是來自鄉村的孩子,更是視爲唯一的出路,但隨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發現這句話有賊壞的影響。

最壞的影響就是,永遠有應該做的事

學生時代,應該認真學習,工作後,應該努力工作,生活中,應該扮演好屬於你的角色,好丈夫/好妻子,爲人榜樣的好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發現了嗎?
是不是哪裏不對?

對的,這裏面缺了一個人,缺少的那個人是自己

畢業時,有同學在通訊錄上給我寫道,你像很多人,但唯獨不像你自己

把自己弄丟,結果有多糟糕?
慢慢地就會在自己身上長出討好型人格

總是把別人的話當聖旨,滿足別人的需求,把自己扔在了無人問津的角落。

而更壞的影響在後面,就是別人交代的事,千方百計地完成了,自己甚至都不會去選擇喜歡的事了,好不容易有的選擇,也往往三分鐘熱度,特別擅長半途而廢。

久而久之,自我認同感嚴重下降,自信心匱乏。

還會有一種感覺,缺一技之長,幹啥啥不行

再然後,就是中年危機。

焦慮,煩躁,負能量爆棚,身邊的人都不敢靠近自己。

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談何照顧好別人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向外求,認爲外在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比如有更好的人際關係。但實際情況是,只有自己變好了,周圍才能跟着一起變好,健康強健的體魄,對自己有了一定的掌控,纔會發現周圍的美好。

那,我又是如何調整過來的呢?

得益於遇見美好的人,比如老婆大人,總是特別理解支持我,再比如遇見人生導師,李笑來,告訴我要看到別人的好,要耐心,要鍛鍊身體,要定投等等。

更重要的是,自己不放棄

雖屢戰屢敗,然屢敗屢戰。

於是,細細回想了一下,發現自己也沒那麼不堪,堅持很久的事也有,比如寫作,比如投資定投。

漸漸的發現,自己開始喜歡寫作(雖然目前還是寫得很糟糕),開始喜歡定投(每定投一次,就開心一次,並不是賺了,而是喜歡那種有希望的感覺)。

於是,我又想起來了老師那句話。

先做應該做的事,再做喜歡做的事

忽然間,明白了一些,這句話改一下,或許對自己更有用。

選擇喜歡的事,喜歡選擇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的喜歡,只是因爲自己能做好它,僅此而已。


未來很長,期待我們一起前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