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督学患“滞下”,无人能治,他昼夜兼程赶来,药到病除

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天,在杭州督学陈赤石的府邸上,所有的人都露出了非常痛苦的面容,整座府邸笼罩在一片凄惨的气氛中,只有偶尔传出的呻吟声。



原来是杭州督学陈赤石,患了滞下这个病,“滞下”是古人对“痢疾”的称呼。陈赤实的病很重:“遂滞下纯血”。泄下来很多血液。很多名医都请了,但是,却都没有效果。



这个时候大家都想到了一个人,都认为如果这个人在现场的话,这个病应该不在话下。可是这个人当时不在杭州,有人打听到他现在苏州。于是,陈赤石派人三天前就到苏州去请这位医生。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这个人会来给他治病吗?



等到深夜的时候,在门外突然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然后是烈马嘶鸣。所有人本来是昏昏欲睡,突然都睁大了眼睛。这个人难道真的来了吗?随后一阵人声嘈杂声,一个人随着仆人走进了这个大宅院。



有认识的人马上就说:“就是他,他来了。”来人长得什么模样呢?“电目戟髯”。眼睛像闪电一样炯炯有神,胡须像方天画戟一样支开。“如世人所图,羽人剑客。”就像是人在图画里面画的那个豪侠剑客一样,身材魁梧。



这个人一边往里走,一边还问“患者在哪里?”。就这一句话,震的屋子里锅碗瓢盆儿一起响。墙上的尘土直往下掉。“欲坏墙屋”。连墙都要被震坏了,可见其中气非常的足。


马上就有人说:“在里面呐。”本来陈赤石只是躺在了床上,非常的痛苦,一听这人来了,马上瞪大了眼睛,探起身来。



来人进屋之后坐到床前,马上给陈赤石进行了诊断。诊断完之后,他表情非常的轻松。对陈赤石说道:“这个病不是什么大病,只不过是暑湿内侵而已。”两种外邪,一个是暑邪,一个是湿邪。



然后他拿过笔来,刷刷刷,开了一个方子。结果,这个方子陈赤石只服了一副,这个滞下就缓解了。这个时候大家都非常的高兴,陈赤石的公子也非常高兴。可是大家一看,医生不见了,哪儿去啦?陈公子说:“大家不要着急,我去找”。



他一边往外走,一边拿着扇子放在手里,一边说“其术神也,其术神也。”他走着走着,突然停住了,因为他看到一个仆人正在向他摆手。他很奇怪,怎么回事?走过去一看。原来在屋里那个医生已经坐在椅子上酣然入梦,睡过去多时了。那么这个病后来治得如何呢?文献记载,只用了两副药,这么棘手的病就痊愈了。



那么这个医生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明代末期著名的医学大家缪希雍。字仲淳。生于明嘉靖25年,即1546年,去世于明天启七年,即1627年10月。享年81岁。


“缪氏之临证立论深邃,构思灵巧,语简法备,为后世众多贤哲所称道。自薛己以下,温补之风盛行时,缪氏能大胆抒发已见,倡导清凉,值得赞赏和学习。行医之余,勤于笔耕,积三十年心血,终撰成多本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故在当时就声誉卓著,与李时珍同列传于明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