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青木川

       距離去青木川已經足足有一年多了,本打算回來就寫上一篇文章,來紀念我的古鎮情結。可惜,被自己的拖延症所困擾,一拖再拖,終於今天動筆寫一寫。

      每當和自己獨處時,人是最任性的,其中最爲突出的就是——冥想。明知道天馬行空的冥想對人生並沒有多少意義,可很多時候,仍樂此不疲地沉浸其中。這裏包括假想,也有回憶,而且不管是少年,青壯年,或是垂暮的老人,都會珍惜與自己有關的任何記憶。哪怕這些記憶是在懵懂與認知中模糊形成的,沒有發生過的,僅僅是童年時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或電視,或許在某一瞬間,那些碎片就突然記住了,好像就成了自己的記憶。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在碎片中能發現記憶的人,所以我幾近瘋狂的喜歡古樸的村落,小鎮,甚至沒有被過度商業化的古城,總覺得熟悉、親切。

     喜歡青木川,緣於葉廣苓的一部小說,準確說是因爲先看了影視作品,被深山裏曾經發生的故事所感動,之後纔讀原著。對於這個"雞叫鳴三省“的深山老林越有興趣,後來在出發的前兩天,一位老同學告訴我,我們的一位同窗就是來自於此地,依稀中聽到過她的自我介紹,原來二十多年前就聽說過這個地方。只是那時的我太年輕,太過於孤陋寡聞而已,如果那時就去看看,可能比現在收穫還要多。

    青木川,和四川青木縣,甘肅武都縣都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但是距離寧強縣城大約108公里。我們從寧強高鐵站下車之後,坐了大約四個小時的通勤車,纔算顛簸到目的地。一路上遇到搭車的本地人,感覺年輕人較少,人們大多衣着樸素,出行的行囊有小揹簍,竹籃子,小布包等。

       到達目的地時,車上就只有我和朋友兩人,下車後,雖辨不出東西南北,卻絲毫沒有困惑和焦躁。環顧四周,這是一塊平坦的小盆地,種滿了各色的格桑花,豔麗的月季花,金黃耀眼的萬壽菊,路邊的棚架上垂掛的綠絲瓜,菜葫蘆高高矮矮,綴滿綠葉間,可愛中透着嫺靜,好似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帶着幾分新奇瞧着我們。這裏四面環山,輕柔的風吹送着山澗裏的涼氣,有泉水的甘甜,有野果的清香,仔細嗅一嗅,立刻神清氣爽,驅走這一路的勞頓。

      湛藍湛藍的碧空飄着潔白的雲朵,有翻滾着如海上浪花,有縹緲如舞動的絲巾,也有如豐收的棉花那麼隨意的堆砌。四面青山,不算高大,倒是有幾分秀氣,鬱鬱蔥蔥的如母親般把青木川環抱在搖籃裏。遠遠望向花海的盡頭,青灰色建築物零零星星的,看不真切,卻透着歲月的風霜。

    下車前,通知客棧來接我們。  所以沒多久,就看見一位大叔騎着一輛電動三輪車來了。

     古鎮很小,幾分鐘時間就到客棧門口了。

     放好行囊,我和朋友稍作休息,就迫不及待地追尋“記憶”了!

     我們沒有詢問任何人,僅僅留意了客棧的名稱位置,便隨着三五成羣的人流慢慢前行。此刻,雖是夏天,可下午五點多的山風吹起來竟然有些涼意。我倆特意換上花裙,長長的裙襬在風中飄動,滿眼的青草,五顏六色的格桑花,翩翩起舞的鳳蝶,那一刻,醉心的恍惚,人似花,花似人。

    踏着磨得油亮的青石路,我們沿着河一路前行,河水不緩不急嘩嘩作響,像講述着古鎮的故事,碰到河中的巨石,還會情緒激動地迴盪層層漩渦。  

       這條河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金溪河。相傳青木川是因爲這條蜿蜒的金溪河衝出一片川穀後,被人發現後,就有了建築,有人居住後漸漸形成了鎮子。河裏盛產一種魚,當地人叫梭邊魚,也是來這裏絕不能不品嚐的美食——石鍋魚的主材。我倆也盤算着晚些時間嘗一嘗山間野味。

      順着路標,走過一條長長的新橋,我們向輔仁中學走去。

     輔仁中學在半山坡上,窄窄的小路可供一輛小汽車行走,路邊是修剪整齊的灌木和草叢,這所學校雖然創建於1942年,可依然供這裏的學子們使用,我突然想起我的那位同學,開學報道的第一天,曾經驕傲的介紹過自己的學校,只是那時我們聽着一口川味方言,沒有在意而已。站在校門口,看到由魏輔唐培養的回鄉學子徐種德書寫的校名,不禁感慨萬分,那樣的年代裏,那樣一個交通閉塞的小鎮子,一個被認爲鄉匪的人,竟然有這樣的覺悟,實屬英雄之舉呀!

       我倆一路聊着,開始下山,天色已晚。四面的青山已經模模糊糊,只剩下一個水墨勾勒的輪廓,和黛青色的天幕融爲一體,山間的霧氣也漸漸瀰漫散開,空氣中微微有些潮溼的水氣。此刻正逢暑假,遊人也少到這裏來,就愈發顯得淒冷。路邊草叢裏低低的蟲鳴,偶爾一兩聲高音還有些嚇人。我和朋友打趣說:如果一個人走在這裏,怕是不敢來的!

       青木川因川道內一棵青木古樹而得名,古鎮初建於明中葉,成型於清後中期,鼎盛於民國,是羌漢雜居地區。鎮中建築以回龍場街爲主,祠堂、廟宇、民居遍佈,其古宅建築既有明清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

        下了坡,漸漸有了人氣。我們便走向最熱鬧的古街——回龍場。

      果然燈火通明,人來人往,我還奇怪,我們來時車上,街上都沒幾個人,這一會兒功夫這麼多人呀!

       回龍場的房子一邊是依河而建,一邊是平坦的。這條古街歷經百年滄桑,但是風采依舊,依然擁有大量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羣。在寬闊的街道兩側分佈着明清、民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羣,可惜最古老的房子因爲2008年汶川地震的緣故,有些已經坍塌,像耄耋的老人依然顫顫巍巍的守着古鎮。我和朋友小心的走在青磚的路面上,不管是魏輔唐的辦公場所“洋房子”,還是似一艘巨大的烏篷船——旱船房,都是活的歷史。眼前一座座木質結構的二層老房子,都是二進二出兩層結構的四合院,臨街的一樓都是售賣當地特產的街鋪,每家的屋廊上懸掛着古燈,以及自家的特產招牌,古街與遊人,相映成趣,彷彿歷史重演回到曾經的歲月,房子還是那些房子,只是人不再是那一代人了。這裏雖然朱顏已改,精緻剝落,但依然清晰的雕樑畫棟,翹首昂然,似乎炫耀着昔日的繁華。

     旅途中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奔着熱鬧、採奇獵險的人;一種就是放鬆心情,尋找文化符號、追憶歷史的人。顯然我是後一種,可能於我平素飯食寡淡、性格內向有關吧,也可能前者有些人生閱歷之後也會成爲後一種人。想來這個理由很有道理,上學時,同學們在節假日會結伴出遊,而我從不參加,那個時候就覺得一羣人湊在一起沒多大意思。多年以後,好像結伴鬧哄哄的出遊就很少了。

      走完古街,我們繞到高大雄壯的飛鳳橋上  ,此刻有很多人坐在橋廊的木椅上休息,納涼。我和朋友也找了一個座位坐下,橋下是潺潺流動的金溪河,娓娓道來青木川數百年的歷史,橋上是竊竊私語,快樂交談的遊客們,有人靜靜地閉目養神。橋上風很大,撲面的風把我的頭髮吹散,又恣意飄落,我且靜靜感受這來自山風的親吻。

      回到客棧,無暇顧及新街的燈火輝煌,匆匆用過晚餐之後,我們又馬不停蹄的來感受羌族文化篝火晚會。

     第二日清晨,從客棧出來不足十米向右拐,就來到一條林蔭小道,路邊栽種着兩行紫薇樹,一串串的紫薇花綻放在枝頭,爲古樸的老鎮增添了不少田園的情趣。

     路的盡頭就是魏氏宅院,白牆素瓦,高大古樸。全院是由新、老兩宅組成,俯瞰呈“田”字型佈局。院內是二進二層四合院,因爲保存完整,二樓也可以參觀。院內的辦公室、會議室、起居室、廚房......都以實物還原着當年的場景。由其是一輛福特汽車,還停放在院內的房間裏,上世紀四十年代,全中國也沒有幾輛汽車,他便買下拆分運回青木川,這在當時的山區簡直是爆炸新聞。只可惜這輛車沒用過幾次,就被永遠的擱置了。

      不知不覺,返程的時間到了,可是還有回龍寺、秦隴古棧道、石門關等等都來不及看看,朋友說:不如,我們再停留幾日?我笑着答道:就當留作下一次的理由吧!

        僅僅一次駐足,卻在心中激盪起甜美的漣漪!

     是啊!旅途中總有一些風景,刻骨銘心;總有那山那水,魂牽夢繞!有些地方去過的就再也不見了,有些地方似乎紮根在記憶裏,期盼着再次的邂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