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青木川

       距离去青木川已经足足有一年多了,本打算回来就写上一篇文章,来纪念我的古镇情结。可惜,被自己的拖延症所困扰,一拖再拖,终于今天动笔写一写。

      每当和自己独处时,人是最任性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冥想。明知道天马行空的冥想对人生并没有多少意义,可很多时候,仍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这里包括假想,也有回忆,而且不管是少年,青壮年,或是垂暮的老人,都会珍惜与自己有关的任何记忆。哪怕这些记忆是在懵懂与认知中模糊形成的,没有发生过的,仅仅是童年时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或电视,或许在某一瞬间,那些碎片就突然记住了,好像就成了自己的记忆。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在碎片中能发现记忆的人,所以我几近疯狂的喜欢古朴的村落,小镇,甚至没有被过度商业化的古城,总觉得熟悉、亲切。

     喜欢青木川,缘于叶广苓的一部小说,准确说是因为先看了影视作品,被深山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所感动,之后才读原著。对于这个"鸡叫鸣三省“的深山老林越有兴趣,后来在出发的前两天,一位老同学告诉我,我们的一位同窗就是来自于此地,依稀中听到过她的自我介绍,原来二十多年前就听说过这个地方。只是那时的我太年轻,太过于孤陋寡闻而已,如果那时就去看看,可能比现在收获还要多。

    青木川,和四川青木县,甘肃武都县都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但是距离宁强县城大约108公里。我们从宁强高铁站下车之后,坐了大约四个小时的通勤车,才算颠簸到目的地。一路上遇到搭车的本地人,感觉年轻人较少,人们大多衣着朴素,出行的行囊有小揹篓,竹篮子,小布包等。

       到达目的地时,车上就只有我和朋友两人,下车后,虽辨不出东西南北,却丝毫没有困惑和焦躁。环顾四周,这是一块平坦的小盆地,种满了各色的格桑花,艳丽的月季花,金黄耀眼的万寿菊,路边的棚架上垂挂的绿丝瓜,菜葫芦高高矮矮,缀满绿叶间,可爱中透着娴静,好似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带着几分新奇瞧着我们。这里四面环山,轻柔的风吹送着山涧里的凉气,有泉水的甘甜,有野果的清香,仔细嗅一嗅,立刻神清气爽,驱走这一路的劳顿。

      湛蓝湛蓝的碧空飘着洁白的云朵,有翻滚着如海上浪花,有缥缈如舞动的丝巾,也有如丰收的棉花那么随意的堆砌。四面青山,不算高大,倒是有几分秀气,郁郁葱葱的如母亲般把青木川环抱在摇篮里。远远望向花海的尽头,青灰色建筑物零零星星的,看不真切,却透着岁月的风霜。

    下车前,通知客栈来接我们。  所以没多久,就看见一位大叔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来了。

     古镇很小,几分钟时间就到客栈门口了。

     放好行囊,我和朋友稍作休息,就迫不及待地追寻“记忆”了!

     我们没有询问任何人,仅仅留意了客栈的名称位置,便随着三五成群的人流慢慢前行。此刻,虽是夏天,可下午五点多的山风吹起来竟然有些凉意。我俩特意换上花裙,长长的裙摆在风中飘动,满眼的青草,五颜六色的格桑花,翩翩起舞的凤蝶,那一刻,醉心的恍惚,人似花,花似人。

    踏着磨得油亮的青石路,我们沿着河一路前行,河水不缓不急哗哗作响,像讲述着古镇的故事,碰到河中的巨石,还会情绪激动地回荡层层漩涡。  

       这条河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金溪河。相传青木川是因为这条蜿蜒的金溪河冲出一片川谷后,被人发现后,就有了建筑,有人居住后渐渐形成了镇子。河里盛产一种鱼,当地人叫梭边鱼,也是来这里绝不能不品尝的美食——石锅鱼的主材。我俩也盘算着晚些时间尝一尝山间野味。

      顺着路标,走过一条长长的新桥,我们向辅仁中学走去。

     辅仁中学在半山坡上,窄窄的小路可供一辆小汽车行走,路边是修剪整齐的灌木和草丛,这所学校虽然创建于1942年,可依然供这里的学子们使用,我突然想起我的那位同学,开学报道的第一天,曾经骄傲的介绍过自己的学校,只是那时我们听着一口川味方言,没有在意而已。站在校门口,看到由魏辅唐培养的回乡学子徐种德书写的校名,不禁感慨万分,那样的年代里,那样一个交通闭塞的小镇子,一个被认为乡匪的人,竟然有这样的觉悟,实属英雄之举呀!

       我俩一路聊着,开始下山,天色已晚。四面的青山已经模模糊糊,只剩下一个水墨勾勒的轮廓,和黛青色的天幕融为一体,山间的雾气也渐渐弥漫散开,空气中微微有些潮湿的水气。此刻正逢暑假,游人也少到这里来,就愈发显得凄冷。路边草丛里低低的虫鸣,偶尔一两声高音还有些吓人。我和朋友打趣说:如果一个人走在这里,怕是不敢来的!

       青木川因川道内一棵青木古树而得名,古镇初建于明中叶,成型于清后中期,鼎盛于民国,是羌汉杂居地区。镇中建筑以回龙场街为主,祠堂、庙宇、民居遍布,其古宅建筑既有明清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

        下了坡,渐渐有了人气。我们便走向最热闹的古街——回龙场。

      果然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我还奇怪,我们来时车上,街上都没几个人,这一会儿功夫这么多人呀!

       回龙场的房子一边是依河而建,一边是平坦的。这条古街历经百年沧桑,但是风采依旧,依然拥有大量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在宽阔的街道两侧分布着明清、民国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群,可惜最古老的房子因为2008年汶川地震的缘故,有些已经坍塌,像耄耋的老人依然颤颤巍巍的守着古镇。我和朋友小心的走在青砖的路面上,不管是魏辅唐的办公场所“洋房子”,还是似一艘巨大的乌篷船——旱船房,都是活的历史。眼前一座座木质结构的二层老房子,都是二进二出两层结构的四合院,临街的一楼都是售卖当地特产的街铺,每家的屋廊上悬挂着古灯,以及自家的特产招牌,古街与游人,相映成趣,仿佛历史重演回到曾经的岁月,房子还是那些房子,只是人不再是那一代人了。这里虽然朱颜已改,精致剥落,但依然清晰的雕梁画栋,翘首昂然,似乎炫耀着昔日的繁华。

     旅途中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奔着热闹、采奇猎险的人;一种就是放松心情,寻找文化符号、追忆历史的人。显然我是后一种,可能于我平素饭食寡淡、性格内向有关吧,也可能前者有些人生阅历之后也会成为后一种人。想来这个理由很有道理,上学时,同学们在节假日会结伴出游,而我从不参加,那个时候就觉得一群人凑在一起没多大意思。多年以后,好像结伴闹哄哄的出游就很少了。

      走完古街,我们绕到高大雄壮的飞凤桥上  ,此刻有很多人坐在桥廊的木椅上休息,纳凉。我和朋友也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桥下是潺潺流动的金溪河,娓娓道来青木川数百年的历史,桥上是窃窃私语,快乐交谈的游客们,有人静静地闭目养神。桥上风很大,扑面的风把我的头发吹散,又恣意飘落,我且静静感受这来自山风的亲吻。

      回到客栈,无暇顾及新街的灯火辉煌,匆匆用过晚餐之后,我们又马不停蹄的来感受羌族文化篝火晚会。

     第二日清晨,从客栈出来不足十米向右拐,就来到一条林荫小道,路边栽种着两行紫薇树,一串串的紫薇花绽放在枝头,为古朴的老镇增添了不少田园的情趣。

     路的尽头就是魏氏宅院,白墙素瓦,高大古朴。全院是由新、老两宅组成,俯瞰呈“田”字型布局。院内是二进二层四合院,因为保存完整,二楼也可以参观。院内的办公室、会议室、起居室、厨房......都以实物还原着当年的场景。由其是一辆福特汽车,还停放在院内的房间里,上世纪四十年代,全中国也没有几辆汽车,他便买下拆分运回青木川,这在当时的山区简直是爆炸新闻。只可惜这辆车没用过几次,就被永远的搁置了。

      不知不觉,返程的时间到了,可是还有回龙寺、秦陇古栈道、石门关等等都来不及看看,朋友说:不如,我们再停留几日?我笑着答道:就当留作下一次的理由吧!

        仅仅一次驻足,却在心中激荡起甜美的涟漪!

     是啊!旅途中总有一些风景,刻骨铭心;总有那山那水,魂牵梦绕!有些地方去过的就再也不见了,有些地方似乎扎根在记忆里,期盼着再次的邂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