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阶段性覆盘

一直都想写关于客家文化的文章,可是迟迟没有动笔,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可以写,这个梦想一搁就搁了好多年。最近我在文学群里,大胆地把想写这类文章的想法说了出来,结果一写就写了四篇,这真的是“心不唤物物不至”。万事开头难,今已开了头,可喜可贺,我要为自己点赞。几年前建立的专题《一瓢客家文化》,现在终于有内容收录进去了。接下来就是要努力维护这个主题,每天不忘给它浇水、施肥、修枝、松土,让它茁壮成长。最终让它在艺苑的花园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真的动笔写起来的时候,发现并没有那么难,现在还有两篇文章在脑子里等着我把它写出来呢!但是也没有自己想象的容易。

我先来复盘一下这四篇文章,分别是《客家人秋季扫墓》、《历史名人黄峭》、《嘉庆皇帝称宋湘:岭南第一才子》、《客家人系有料》。

《客家人秋季扫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自己写出来检查一遍之后再发给文友,文友指出个别句子与整篇文章的格调具有违和感,建议我删除。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愉快地接纳了她的建议。使文章读起来,更加顺畅,这就是文章给人点评的好处。自己看自己的文章,很难发现问题,别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修改一个词,删掉一句赘言,或者纠正一个标点符号,这些都是基本功。我文章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抒情描写比较欠缺,偏重叙述和说明,显得太“干”,需要添加一些“水”,这个在以后写文章的过程中要刻意练习了。

写《客家历史名人黄峭》这篇文章,周老师提醒我标点符号有几处错误,我也有去纠正,只是一开始没明白哪里错了。后来在周老师的指点下再次修改,才终于修改完善。这也让我明白了,做事要认真仔细的道理,细节决定成败,没有对质量严格的要求,不可能写出名堂来。

《嘉庆皇帝称宋湘:岭南第一才子》、《客家人系有料》,这两篇文章让我学到了一个写作的知识点。就是概括性的语言之后,要辅以案例和故事,否则就变成空谈,语言空洞,没有说服力。知道了这一个知识点,对我来说很重要,认知提升了一个段位。这也是只有去写了,才能发现问题。我感谢为我指出问题的老师。

最后就是引用资料和文献,不能大段大段地照搬,原因就是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通常按照国家《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

写文章引用别人的文章或是文献,在所难免,但是要注意控制比例,否则原创性就无从谈起。

通过对素材的吸收消化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是没问题的,但这也是难点。写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我也不会知难而退,勇攀学术高峰,不畏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