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死亡诗社》有感

      观《死亡诗社》,最后看到孩子们送别老师基丁老师时,陆续站在学习桌上,这正是老师教给这些孩子,如何看待生活,跳出习惯思维的一种方式,不觉泪流满面。因为一个热爱表演的孩子,不能反对家长,不能继续学习自己喜爱的专业,而选择自杀,从而把责任推脱给热爱教学,爱孩子的基丁老师。

    深感,做一名有追求的教育者太难了,面对孩子的单纯仅仅点燃真不行,还要保护,培养逆商。激烈和激进的思想碰到激情澎湃的年龄是擦出了奇妙的火花,但这火可能成为希望,也可能导致灾难!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很真实的一部电影,令人感动,特别是最后一幕,满满的心酸,但又觉得无比的温暖,这样有个性的老师应该被歌颂,应该被赞扬,希望自己在未来某个时刻也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其实这位老师说得对,无论是读诗还是作诗都不需要太过拘泥于。诗歌为什么吸引人?因为它有动听的文字,美妙的意境,昂扬的精神。

    剧中,尼尔的死将全剧推向了高潮,给观众以深深地震撼,让观众看到了潜藏在这群孩子心中对理想与信念的执着追求,对教条主义和现实的反抗决心。但无疑尼尔的死又向大众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年轻的孩子们在面对阻挡自己追求梦想而又尚且无法抗衡的力量时能做的只有死亡吗?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答案要强迫孩子选择他不喜欢的命运、父子关系不要像上下级关系一样,更要像朋友一样、不要出卖朋友、创新要一步一步来,步子迈太大发生什么事有很大可能会怪在你的头上,尽管你是对的,沟通好才有可能避免。

    诗本来就不是单纯靠技巧来表现的。一首好的诗应该是一个人情感的表达,诗人们靠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超人的表达能力表达出大众没感受到的或者是感受到了却表达不出来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是因为丰富的情感才有的。生活不能没有诗意,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好玩,而是因为我们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