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爲什麼要賣妹子(女兒)

妹子就是女兒的意思,客家人把嫁女兒說成是“賣妹子”,“賣”這個字很敏感,因爲古代貧民的女兒從小被賣到歌舞團去學藝,學得一身才藝,再去爲老闆表演賺錢。

能夠請的起這些歌舞團的人非富即貴,萬一哪個大戶人家看上了哪個歌妓,也可以通過重金贖回來家中做小妾。蘇東坡的妾王朝雲就是蘇軾這麼買回來的。

那麼客家人口中的賣妹子,跟這個買賣婦女有關係嗎?不是一回事。那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問過好些個人,沒有人能夠回答的上來。有人猜測這個說法跟彩禮有關,那究竟是不是跟彩禮有關呢?帶着疑問我有問題上知乎,提出了“客家人嫁女兒爲什麼要說賣妹子?”的問題。

這個問題一拋出,有人說我是地域黑,好像我是要醜化某個地方的人似的。地域黑我的理解是講某個地方的壞話,但是肯定不包括自己的家鄉,講自己家鄉的壞話屬於“自黑”了。現在問題是我家鄉就有“賣妹子”的說法,倘若我家鄉沒有這樣的說法,我也就產生不了這樣的疑問。

還好有一些人知道這個現象並且說出了答案。解放前,客家地區,童養媳是常態,注意常態二字,意思是一般情況下,百分之七八十。生了兒子就要託親戚幫忙物色一個女娃,買過來養大當媳婦。客家人把媳婦稱作“心舅”,女娃必須異姓,客家人也講究同姓不通婚。童養媳長大後,如果男家不滿意,或者男娃長大後愛的人不是自己的童養媳,而是別的女人,會考慮轉手,注意!轉手童養媳不叫賣,而叫嫁!把童養媳當做妹妹一樣嫁出去。

嗯,賣妹子,嫁心舅。

舊時,嫁女兒確實是賣,需要正兒八經地討價還價,一般主人家不出面,委託媒人,或村裏講價高手來操作。

隨着時代的發展,童養媳這種現象漸漸消失了。但是人們在口語中還保留了“賣妹子”這個詞,所以就有了我一開始提出的疑問。

時至今日,廣東的經濟全國最強,但是廣東這邊的彩禮保持在比較理性的範圍,窮一點的地方萬兒八千,發達一點的地方三萬五萬的。

今天中國人的女性地位,已經達到了歷史上最高點了,社會不再敢將女性當作商品進行買賣了。但是戲劇性的是,女性自我物化的意識變強了,沒房沒車沒存款,我就不嫁,可以當人小三,可以單身到老,就是不嫁給窮光蛋。

所以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悲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造就了無數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自由戀愛了,網上經常可以看到,兩個相愛的人,因爲幾十萬彩禮,親家變成冤家,對簿公堂。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唯心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