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文化

今天跟書院的一些小夥伴去到了濟南大峯山風景區,也是革命抗日紀念館。認識了很多小夥伴,大多數都是前輩(指年長的長輩),也有一小部分是同齡的小夥伴(大多數是美女)。

晚上喫完飯以後,本來約好一起打牌的,結果忘記了哪一個小夥伴喊一聲,“喫雞啦!”結果一呼百應,瞬間幾個小姐姐就沸騰了。

而我則孤零零的被扔在一邊了——因爲我不會玩遊戲。

我也不是沒玩過遊戲,只是不太適合玩遊戲——高中時期嘗試過玩穿越火線,但是一打就頭暈,一關上游戲就好了,所以判定自己大概是玩不了遊戲,也就沒在這方面費心思了。

後面也曾因爲朋友盛情邀請,再次嘗試過玩網遊和手遊,但實在是堅持不下去。只有一次,經歷還算愉快。

那是跟前女友在一起的時候,她比較喜歡玩喫雞,有一次睡覺之前非得拉着我玩一把,拗不過她,便答應了。

光下載遊戲就用了好幾分鐘時間,好不容易下載好了,跟着她一起殺進遊戲,結果剛一露頭就讓人幹了。

第二局,在她的調教之下,採取了“貪生怕死”的戰術,總算沒有那麼慘。熬到最後,她讓我去吸引火力,自己奇襲斬首。我照做了,然後毫不意外的掛了,而她也因爲技術水平,卻被對方給反擊了。

這算是我遊戲生涯中比較愉快的一次了,也是最後一次,從那以後幾乎沒有再碰過遊戲了。

直到這一次,看到朋友帶着幾個小姐姐們玩得不亦樂乎,我又一次叩問自己的內心: “你要學習一下怎麼玩遊戲嗎?”挺糾結的,玩遊戲是所有的方式中交朋友(打入一個圈子)最直接最快的一種,如果學會了,無疑有很多好處,用最俗的一種說法就是撩妹都要更方便了,但這不符合我個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

我一直覺得玩遊戲是“弊大於利”,玩遊戲(手遊或網遊)能得到的所有好處,我都可以在其它的項目中找回來,甚至過之而無不及。也正是因爲內心在作怪,所以畢業這麼多年,遭受了這麼多的邀請(誘惑),始終不爲所動。

慢慢也想明白了,總歸是要放棄一些東西的,只有這樣才能把在遊戲上節約下來的時候投入到其它的項目上——自己更感興趣,對自己幫助也更大的項目上——比如讀書,看電影。

每個不同的年齡都有一個圈子。對於中年人而言,酒桌是一個圈子。他們在酒桌上推杯換盞,遊刃有餘,那是他們的戰場,也是他們的“工作地點”,在酒桌上他們能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更好福利待遇,以及想要得到的大多數東西。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遊戲無意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媒介,通過這種方式年輕人自動分化成不同的圈子,每一個圈子都有各自的文化。

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但是核心卻差不多,都代表着一種生活方式——年輕、朝氣、激情、開放、有思想、有見解、能合羣。

無論你是來自五湖四海,還是天南地北,只要一局遊戲下來,立馬會覺得無比親熱,跟一家人一樣(遊戲裏的一家人)。更重要的是這親人也許都沒有見過面,因爲在網絡上大家可以互相不見面就可以合作了,多神奇啊!

這是其它線下的團體遊戲(項目)絕對做不到的一點,屬於網絡的便利。

感覺自己都不太像是一個年輕人了,年輕人會的東西我似乎都不會了,而我過的生活年輕人也不太理解,簡直是一個怪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