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九月,初秋你好

许是六月的雨水下的太多,今年的初秋,总觉来的稍慢一些。路上的梧桐叶还在枝头上随风摇晃,行人的着装还是像夏天一般单薄,枫树的红叶还未随着寒意加深,一切都来的那样迟缓,像是季节被温暖封印,迟迟迎不来西伯利亚的寒流。

城市的模样没有多少的变化,还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霓虹不绝的白天和黑夜、形色匆匆陌不相识的路人、上下班高峰上车水马龙的繁华与拥挤。一如往常。

许是又有一些改变了,今年的桂花似乎 比往年更香了一些、小区里熟悉的小吃店又渐次的少了一些、城市里的熟人又少了一些。

以前常常听人说金秋的九月金陵,是惹人喜爱的,但今年的九月,却是如往常一般,说不上有多少的游客,也说不上有多么的萧瑟。城市里原有的人流,足以将风景看透。

朋友圈里时常耳闻朋友的诸多感慨,时局艰难,今年唯有盼望活着就好,别的不望奢求。我常常一笑而过,大家的心态真好,都是有大智慧的。

佛家常曰有人世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谁也没有办法能够逃离六道之中。所有在人世中挣扎的芸芸众生,都无法逃脱这人世间的情感与禁锢。

曾常听有人劝别人放下,要往以后生活。以前会觉得这是一个经历了岁月磨难,却仍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亦是常常对别人劝解,可现在再想想,与人相劝,这何尝是一种放下呢?

不经其人苦,何有其人之感受呢?常听人说着感同身受,我不置可否,这世上哪有什么所谓的感同身受。即便是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反射弧,也不能说是感同身受的吧。

曾经常听那些“心灵鸡汤”的洗礼,时间久了,便觉得生活是这么的拥有着激情和憧憬。可时间久了,清醒过来,便会发现,别人的生活,终究是别人的。

无论多么慷慨激荡的演讲,终究的落实者都是演讲者本身, 而不是听者其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是血淋淋的现实,只是许多人不愿意相信罢了。亦或者说这种相信,不过是嘴中的坚持,心中的忘记罢了。谁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的,谁也无法说动一个永远都活在自我的理论的人。

勒庞的乌合之众中,对于芸芸众生的描绘,初看时让人不寒而栗,再读时大汗淋漓,等再读时便悚然而警,忙省察其身,是否等同身受呢?

人类的智慧觉醒,从来都不是因时代的变化而愈加深刻,反而随着娱乐至死的时代到来,智慧变得相较于从前的时代,变得更为难以醒悟。从中国的四书五经,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这些数不清先贤著作,至今读来,仍旧充满了智慧。

在东方,谁也无法否认《论语》的重要性,在西方谁也无法否定《圣经》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智慧和时代无关,只是和人有关。

有的人拥有智慧依然谦逊,似是常人;有的人自以为拥有智慧,却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智慧不是高人一等的标签,也不是可以用来分别自己和他人的衡量准则。

今年的秋季,还很漫长,有时间可以慢慢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