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繩

本文章參加簡書官方有獎徵文「腦洞寫作大會第二期|創意續寫計劃

很久很久以前,還沒有文字能夠記錄下人與人之間的事情。天地寂寥,人口稀少,除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常年見不到外族人的到來,不同地區的人們依着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智力講着不一樣的“方言”,難以往來。

在古黃河的盡頭,聚集着一個部落,他們傍着水源過着半向自然要飯,半自己耕種粟果腹,外加家豬飼養的美好生活。這個部落的人們特別愛“嘰裏咕嚕嘰裏咕嚕”地說話。“吉利軲轆”部落首領老吉每天處理着大大小小的事務,首領夫人老利也勤勞肯幹,部落的日子紅火異常。可就是有個心病,兩人的孩子小軲轆無法融入這樣一個喜愛說話的族羣。小軲轆也不是天生不會說話,而是有次淘氣不知道吃了什麼野果身體滾燙,大病一場之後身體大不如從前,不能嘰裏咕嚕,只會啊啊啊。人們外出狩獵需要通過嘰裏咕嚕交流,家裏耕種這個小身板也不太行,好在小軲轆從小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對族內事務熟悉頗多,便分配他專門去做結繩記事。

要說這結繩記事,可是文字出現之前人類種羣重要的文明載體。《周易》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這個時候記事主要還是負責記數,比如今天獵殺了幾頭獵物,便用繩子蘸上獵物的血變成紅色,大的大結,小的小結;今天出生了一個孩子,需要小軲轆用之前屯的白色毛皮揪下來幾撮毛結個結;族內某位仁兄去世了,便用枯草做個結……小軲轆負責這項工作後,做地是盡職盡責,對於什麼時節族內人口變化,死因等了解十分清楚,但是他無法再能像過去一樣嘰裏咕嚕地表達所思所想,也沒有人願意走進他的世界。小軲轆漸漸地在大家圍火慶祝人口增加時經常孤獨地坐在人羣的後面,看着三四人圍着火堆一個人傻樂,拿起最懂自己的小繩開始編織記錄下自己的心情。這個“樂”字便流傳至今。


小軲轆還有一個講話對象,那就是天空中的皓月。小軲轆喜歡一個在衆人安歇的時候,跑到離聚集地不遠的河邊,倚靠在樹下,看着那個月亮轉呀轉,水裏的月亮蕩呀蕩,河沿的水草隨着夜風擺動不停,遠處的原野中忽明忽暗,不知道那是星星還是火光。原來還特別喜歡啊啊啊吼上兩嗓子抒發一下,或是喜愛,或是無奈,或是傷感,或是傻了……但是這幾聲嚇得值班的族人一激靈,緊接着就是孩兒哭娘跑,男人們趕着家豬,拿着石鏟、石斧,一部分墊後,一部分開路,直到值班族人回來說是小軲轆瞎喊的,老吉知道後可氣壞了,對着小軲轆就是“嘰裏咕嚕嘰裏咕嚕”的一頓教訓,拿着一段小軲轆編的繩對着小軲轆一頓抽,從那以後小軲轆也不敢再喊了。

然後小軲轆改了方式,開啓劃樹模式,拿着石頭在樹上又劃又鑿,啪嗒一聲,一塊樹皮掉落在地。他撿起這塊樹皮,力氣大的地方被砸出了一個小孔,力氣小的地方出現了一道道劃痕,放在眼前,藉着月光仔細端詳,眼睛透過小孔看着天上的月亮愈發明亮,淺薄的劃痕也微微泛出皎皎月色,怎麼看怎麼像畫了一隻七扭八拐的家豬。那一刻小軲轆高興壞了,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新的講話方式。小軲轆心想着要珍藏好這樣一個樹皮,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事情。他就把這個樹皮用繩子透過小孔串了起來系在自己脖子上,就這樣欣喜若狂地跑着到住的地方休息。

他身後的河水依舊波紋浮起,似乎也爲他歡呼不已。只不過在走後不久,河中一聲咕咚打破了剛恢復不久的寧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