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核心祕密

回覆66免費領取自媒體運營

                寫作的核心祕密

文/夏陽

小小說寫作,很多作者最初是自發式的,土豪一樣揮霍自己的天性和靈氣。但時間一久,便敗家子一樣敗下陣來,多年儲備的才氣和閱歷衰竭,從此江郎才盡,泯然衆人矣。

我的意思是說,他肚子裏沒貨了,不能具有“發現”的眼光,或者缺乏“發現”的能力。這種眼光和能力,正是來自閱讀的啓示。閱讀往往能提供“發現”的視角,提供嶄新的寫作視野和靈感源泉。

閱讀是寫作的核心祕密。怎麼閱讀?

老師曾經誇讚我是“老練的新人”,出手不凡,寫作起點很高。其實他不知道,我在寫作小小說之前,曾經閉門苦讀三個月,對1500篇小小說可以如數家珍。

我是這樣想的,要想寫得比別人好,就必須尊重前輩和同行的經驗,瞭解他們寫過什麼,寫到什麼程度。翻譯成古文,即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種大面積的閱讀,等於讓我擁有了一大批老師,等於喫過“百家飯”。故此在寫作還沒有啓動之前,便站在小小說的前沿,具有開闊的寫作視野。

劉老師是小小說界的常青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寫作生命力。我非常樂意舉他爲例來闡述閱讀的必要性。劉老師每晚八點睡,凌晨四點起,讀書寫作三個半小時,然後去上班。每週七天,兩天寫兩篇小小說,另外五天則用來讀書。

三十多年來,一年365天,如果沒有突發事情,幾乎天天如此,雷打不動。五讀二寫,集腋成裘,三十多年如一日,是劉老師創作高產且質優的祕密所在。

小小說界另一位常青樹謝老師曾經撰文道:“20世紀80年代,我在計委供職。當時,我把閱讀列入個人的五年計劃,系統地閱讀了各方面的書籍。後來,我又定了兩個五年計劃,每個計劃都有側重。我現在的底子就是那三個五年計劃。現在,按時間劃分,我是七分時間閱讀,三分時間創作。”

閱讀量龐大而作品數量不多的王奎山老師,生前發信息叮囑我:“九成閱讀,一成寫作。”於老師更絕,成天沉迷在書的海洋裏,僅日本一個國家,他說可以列舉出名字的作家不下五百位。

所以,你寫不出來,筆頭枯竭,主要是肚中空空如也,平時沒有讀書,閱讀量不夠,儲存太少。僅小小說創作領域而言,只要是創作力旺盛不衰者,都意味着他們背後有一間汗牛充棟的書房,以及長年堅持不懈的閱讀習慣。只有大量的閱讀,嗜書如命,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助。任何一位作家創作的成功,都經歷過“模仿——學習——融匯——貫通——超越”五個過程。只有貫通之後,纔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才能盡情地唱自己的歌,才能亮出美妙動聽的天籟之音。

我們寫小小說的,沒有過多的條件和精力去直接接觸外國文學,那不妨多學習優秀行家的作品,做二道販子。”此話可謂一語道破天機,道破了閱讀方向的重要性。

我在寫作初期經營過“夏陽村”這一地域題材。故鄉方言、民風民俗、日常起居、生活場景,甚至包括農用工具的叫法,它們如何轉化成文字,讓我深感困惑。

經過一段時間的比較,我在離故鄉兩百公里半徑的範圍之內,選取了兩個典型的作家,對他們的作品進行系統地閱讀。

他們的作品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閱讀,就是爲自己尋找性情相投的師長。所謂性情相投,指的是地域、風格、題材等某種共性。你可以尋找幾個共性的作家,也可以從其他藝術門類尋找一些共性的作品,比如詩歌、散文、長中短篇小說,甚至電影、音樂、動漫等。就我個人而言,讀書龐雜,一些籍籍無名的影評、美食和旅遊等文字,讓我如獲珍寶。

很多同行,他們之間很忌諱對方去參觀自己的書房。每個作家都悄悄擁有幾個他關注的中外大師,那是他們寫作的源頭。

作家經常工作之餘,經常騎一輛摩托車奔波於周邊的村頭巷陌、田間地頭,像一個標準的農民混跡於市井,謙遜於鄉野,多少年來樂此不疲。所以,他對日出日落、花開花謝,對鄉村掌故、城鎮民俗,對喫喝拉撒、兒女情長,莫不了如指掌。

閱讀社會,其實是對書本知識的一種補充,是作品接地氣的一種“軟着陸”。只有經過這樣的閱讀,才能還原出日常生活中那些毛茸茸的細節,那些有質感、有溫度的場景,從而使你的作品變得色彩豐富,意蘊深厚,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寫作是漫長之旅,是一條看不到頭的道兒,根本無捷徑可言,唯有心態平和,步履從容,讀萬卷書,行天下路,方能有所作爲。

一個寫作者,要養成好的讀書習慣,而不僅僅是爲了功利性的寫作。閱讀,閱讀中所帶來的思考,能消減你人生的孤獨。寫作的寂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兒,如果還能引發你漫無邊際的想象,雪花紛飛的靈感,即使不去寫,都曼妙無比。

這是讀書人的幸福,千金難買的享受。寫作的本質,就是和讀者分享閱讀過程中的快樂。所以,我建議初學者不要心態浮躁、急功近利,緩一緩,多閱讀,多思考,享受這破繭成蝶的快樂,而不是把寫作變成牛馬般的勞作和流水線式的生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