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邊邊(42)

宜昌邊邊(42)


△清真寺院門

四二、忠厚老實的回族

《古蘭經》中一再強調:"誰爲主道而遷移,誰在大地上發現許多出路和豐富的財源……真.主必報酬誰。"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如是說:"商人猶如世界上的信使,是真.主在大地上的可信賴的奴僕","誠實的商人在報應的ri子將坐在主的影子之下"。他還現身說fa:"不要因困難、路遙和危險而灰心喪氣,真.主是喜愛堅忍者","我是個商人,每派商隊,必在早晨,獲利甚大。"

所以有史學家斷言:回族自古至今,喜好經商,具有經商的意識和經驗。但也有史學家認爲,回族不善經商。因爲回族人天生忠厚老實,外cu內秀,不善表達,與人交.流存在障礙甚至被人誤解;而且辦事過於踏實,不會討價還價,所以有人總結說:回族人做生意不願到南方來,因爲南方人太精明,回族人沒心計,不習慣勾心鬥角,回族人寧願喫虧,也不能忘記自己的本分,以誠待人,所以成不了鉅商。

同樣如此,從史料中看來,除了飲食業和牛羊rou專賣店之外,回族似乎不善經商,也沒有經營觀念。比如1946年成.立宜昌回族協會,開辦過一家回教消費合作社經營ri用雜貨,開業時間不長,因不善經營而倒閉;1947年自辦過一所回民小學,招收回漢學.生百餘人,1948年因社.會動盪,通貨膨.脹,fa幣貶值,募捐不易,致使學.校經費枯竭,加上三位主要回族老.師離校,部分學.生因受生活所迫而輟學,只辦了一年半的小學就不得不停辦。

好在宜昌終於解.放了。

如果說,滿清時期,清真寺的維修仰仗的是到宜昌任職的回族guan員和化募所得,那解.放以後,清真寺的建設就幾乎全部仰仗人.民政.府了,用一句說fa就是"民辦公助"。1954年,政.府撥款五百元擴建了清真寺,不僅砌了圍牆,還修建了沐浴.室,還將原來二百五十平米的蘆蓆棚改建成了瓦房,可見得當時的錢真的很值錢。後來在1979年和1.9.82年,政.府兩次撥款四千元,改建了院牆、維修了房屋、建築了花壇。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對市內各宗.教團體的政.策改爲鼓勵和資助自養。於是,政.府資助九萬元,天后宮巷的清真古寺的殘壁與地基賣了十五萬元,用這二十四萬元在肖家巷清真寺的原址上新建了一座具有一定規模的清真寺。而原來清真寺所屬的幾間平房經過協商,由宜昌點軍房屋開發公.司拆除以後在原有地基上建設了住宅樓,建成後分得十套兩室一廳的住宅,約六百八十平方米,每年出租可以獲利七萬二千元。

同時將原有的三間門面房用於出租,每年收入也有二萬五千多元。兩項相加,每年租金近十萬元,基本上自養有餘。到了2003年7月,市政.府又支持清真寺在門口新建了一座清真飯店,既爲穆斯林羣衆解決了清真飲食問題,又進一步提高了伊.斯.蘭.教團體的自養功能,也可謂是功德無量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