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爲療法實操必讀》讀書筆記

9月讀的《認知行爲療法實操必讀》,有些內容想記錄一下;

第一,作爲新手的治療師如何獲得信心?

作者提到了4種方法來獲取這種強大的自信心和控制感,分別是:

1、做好準備工作;

2、理解認知行爲療法的治療過程;

3、意識到潛在的困難;

4、有效地利用督導。

第二,治療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核心技術。

在治療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技能——就是個案概念化。

“個案概念化”,是所有治療師都要學習的一項重要的技能,因爲只有通過對個案進行概念化,治療師才能依照認知行爲模型提出假說,以理解來訪者的具體問題,這種理解將貫穿治療的全過程,起到指導性的作用。裴森也因此將個案概念化比作“治療師的指南針”。

那如何進行個案概念化呢?

裴森提出個案概念化的4個要素:

1、建立一個問題清單;2、確認產生這些障礙和問題的機制;3、確認在當前激活的問題的誘發因素;4、考察當前問題在來訪者早期經歷中的起源。

另外,治療過程中有一個核心技術——認知重建技術。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向來訪者教授認知重建技術。

那認知重建技術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呢?

第3次的治療性會談中就可以開始,首先我們要向來訪者重申好幾次的基本思路,即事件、想法和感受之間存在着一種關係。我們對事件的解釋是——不是事件本身導致了負性的。這一基本思路是認知行爲療法的關鍵,也是認知重建的基本原則。

爲了尋找認知重建的契機,治療是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最近一週發生的一件事情上。並與來訪者溝通,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一些負性的自動思維,而他們的問題是陷入了一種按照別人的期望做事的方式。在認知重建中,被貼上失調標籤的不是人,而是想法。所以,要學會去識別自動化思維以及如何處理它,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來訪者自己的經歷和想法,配合蘇格拉底式的詢問,幫助來訪者自己去發現這些錯誤的想法。

當來訪者能熟練地描述各種不同的負性思維時,治療師應該向他介紹“對質”的概念,或者說與他的負性想法進行辯論。

“認知重建”的一個目標是幫助來訪者,成爲“跟自己唱反調的人”,去質問自己想法的有效性,檢查這些想法是有幫助的還是有害的。

爲了達到這個目標,治療師可以提供一個可能的問題清單,讓來訪者用這個清單和自己的自動化思維進行辯論。

然後,根據治療協議的步驟,向來訪者介紹理性反應的概念。“理性反應”只是一個簡要的概括,它是指在激起負性情緒的情境中,來訪者採用在認知重建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來讓自己保持專注和理性的態度。

第三,如何與治療過程不完成家庭作業的來訪者溝通?

首先告訴來訪者,家庭作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是有效治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次,不要求來訪者做得完美,重要的是要學會去觀察認知重建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最後,溫和地提出改進建議。

另外,在這裏特別想強調一下,對於那些不完成家庭作業的來訪者,我們要去尋找背後的原因。

不完成家庭作業經常是由於來訪者的問題,但有時也有治療師的原因。

1、治療師不重視,在治療會談末尾忘記佈置作;或者雖然佈置了,但在下一次會談開始時忘記回顧作業。

2、治療師在家庭作業佈置中控制過多。

來訪者方面的問題:

1、來訪者最常用的一個理由是 是時間不夠。

2、將家庭作業制定得太或太浪費時間。

3、有的來訪者避免做家庭作業的原因是擔心自己”沒有正確地“完成,或因此被治療師消極的評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