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腦

人生可能達到的高度除了運氣這不可控但最重要的原因外,可控的首要因素就是認知。

認知框架大體上分廣度和深度。廣度決定格局,深度決定可行性,二者缺一不可。

我自己跟同齡人相比,廣度還可以,差的是歲月時光淬鍊的火候;深度要差很多,最近兩年纔有意識的開始刻意訓練,在幾項持續很久的日課上精專,站樁、冥想、瑜伽,確實有了很可喜的進益;未來幾年打算在寫作和表達上投入時間精力專精下。

但凡想要尋求突破、開闢新局面,都可以從這兩方面分析,閱歷多的從深度打磨,已經在領域內耕耘十數年的嘗試下跳出圈子換個思維,應該很快就能有較大改觀。不管咋樣,處境千千萬,說到底其實都是在針對自己的不足、最大限度尋求突破!

人其實大多都是由簡到繁、再由繁回簡的過程。從小到大,會學很多東西,在經過世界的打磨,把學來的知識凝練成精華吸收,把華而不實的東西果斷捨棄掉。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在遵循這樣的過程。比方說積累財富(再次強調下“掙錢”和“賺錢”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兩套思維邏輯),當然目標就是要用最短的時間積累最大的財富,所以關於財富的理解纔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技能,“時間利用率”和“複利”是最重要的概念,把握趨勢、相關的財務知識幾乎都是圍繞“複利”衍生出的、怎樣讓爆發節點大幅提前。

除此所有的論調都不是財富累積的根本,錢就是錢,做事就是做事,產品價值以及個人價值等統統都是另一個層面的東西,賺錢在理論層面上就是這麼簡單,學好財務知識,至於能累積多少財富,就看財務知識在趨勢上的應用能達到什麼程度。

再比方說成長,我總結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五點論”,“批評與自我批評”是讓自己謙卑處下的;“進化爲樂”是不對自己設限、期待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萬物皆備於我”是一種博採衆家之長的學習方法論;“科學精神”是可量化、可記錄、可積累的黑客精神;最後的“耐心”是一項基本的、決定性的人生素質,但這五條歸根結底都刻意落在一個關鍵點上:塑造大腦。

最近兩週恢復了搏擊訓練。第一課進行了體能測試,結果是體能比七年前下降至少60%,以前訓練前的熱身動作,已經是注水的,一套做下來氣喘如牛。平日力也保持八段、瑜伽、還有散步的鍛鍊,狀態自我感覺也挺好,但事實就是七年來運動量不足,如果保持正常的訓練量,可能狀態會更好。上週抱着一個百斤沙袋練寢技,很平常的一個鎖技動作,就把自己腳踝掰傷了,突然間就意識到人生本質都可歸結於一個目的上:管理自我。

關於自己的一切,情緒、思維、習慣、言行等等,所有的搏擊鍛鍊、瑜伽、冥想、臨摹、閱讀、時間記錄等等其實統統都是爲了這個終極目的,缺乏管理就會導致失控,身體也是如此,實際的強度和大腦認知的強度,在缺乏管理的七年內已經有了較大差距。而所謂“管理自我”再往深探究,就會發現更本質上是“把控大腦”。

所有關係的核心是保持溝通、永遠同頻,自己和自己也是如此,現在問自己:我們和大腦之間的鴻溝有多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