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博會,我的一些感想

國慶當天,我來到了某家博會的現場。

一來自己趁着假期,工作之前,想逛一逛上海;二來,正好領一下免費的養生壺;三來,順便逛一下現場,看看各大廠商的產品如何。


當下午我到達現場的時候,人流量還是不小的。顯然,來領免費養生壺的人佔很大的比例。

在諮詢之後,來到了領壺的排隊窗口。

在來到頭部,確認了這是正確的排隊隊伍之後,我來到了隊尾。

隊伍比我想象中的要長,參考網紅店的排隊長度。

已經結束的人,拎着好幾人份的壺,談笑風生地離開了現場;

而還在排隊的人,不少人低頭玩着手機,來消磨這無聊的時光;還有一部分人,一直在問工作人員“這裏是不是領取養生壺的地方?”“大概還得排多久?”的問題。


在排隊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微信讀書裏閱讀書籍,思考着今天的問題;

然後記錄着關於這場家博會的一些思考靈感,也就是這篇文章的接下來這部分的思路來源:


這場家博會的參與方,大概有主辦方,承辦方(場地提供者),參演方(各大展臺的品牌),還有就是消費者們。

舉辦家博會的主要目的,我想:一來是爲消費者提供衆多選擇的空間,選擇合適自己的產品與風格;二來是給各大廠商展示自己的機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達成銷售的目的。


那麼加入會員就送養生壺是爲了什麼?

我覺得吸引流量是主要的目的,同時可以爲後續活動造聲勢。

這裏很好地利用了人們的心理,用低價來換取更多的人流量,也給展臺的商家們提供了更多的成交可能性。

從前期客服的引導,到優惠券的發放和門票與活動信息的快遞上門,這是運營鏈條的起始端。


但我也看到了這樣做的隱患。

這樣的活動本身轉化率就不會太高,很難做到吸引精準客戶,即便留存下來的精準客戶,也很難有後續的進一步轉化。

很多人只是抱着看熱鬧,或者單純是爲了領取免費禮品的心態來的,本身就不具有要裝修房子或者購置傢俱的需求,想要進行精準的轉化,其實很困難。

而且因爲這些需求並不是可持續的,即便留下來精準的客戶,對於商家而言也很難進行後續的服務。


一些思考過後,回到活動記錄。

隊伍速度還是蠻快的,大概15-20分鐘左右,我就領到了壺。

本以爲我結束了今天的行程,可以直接回家了,但接下來的事,讓我意識到了“互惠原理”的強大。

一個展臺的工作人員遞給我(或許用“塞給我”更合適)一個裝着禮品的袋子,讓我“幫忙完成一下業績”。

我一度想找藉口逃走,甚至想把禮品還給他,但還是被他留下了。

於是我聽了幾分鐘根本和我現在毫不相關,自己也不大感興趣的內容。

到後面面對相同的套路,我都會先擺擺手表示拒絕,然後快步離開會場。


說實話,這種套路我也見了不少了。

以前在大街上總能看到自稱“大學生”的姑娘,爲了完成“實習任務”,向路人賣油性筆。

由於這種物品拿了沒有什麼太大的後顧之憂,通常人們不會過度拒絕。

基本上,我被誇讚幾句之後,就會答應她們的請求,爲此我買了很長時間都用不完的筆…

同樣的,我在後來面對相似的套路的時候,都會繞得遠遠的…


綜上,參與這次家博會,讓我大概明白了舉辦這樣會展的思路與目的,也懂得了“互惠原理”的強大之處。

生活中處處都是可思考,可以收藏的事,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也要有一顆善於思考的大腦。


與諸君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