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寫實性五點論述


    真實的桃花源在北方的弘農或上洛,而不在南方的武陵;桃花源中的人,他們的先人所居住的地方是苻秦,而不是秦始皇所建立的秦朝;桃花源記的記實部分,是依據義熙十三年春夏間,劉裕率師入關時戴延之等所聞見的材料創作的;桃花源記的寓意部分,是牽連混合劉驎之入衡山採藥故事,並點綴以:“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等語;陶淵明擬古詩第二首可與《桃花源記》互相印證。

下面,就對陳寅恪得出的結論中出現的一些名詞或事件做些史學上的解釋。

    弘農,是中國歷史上漢朝至北宋期間設置的一個縣級行政區劃。但它的領域時有變化。漢武帝最初設置弘農郡,位置在今天河南省靈寶市東北黃河沿岸。到隋朝時,弘農郡範圍縮小,失去了黃河沿岸的轄區,向西南遷移到了今天靈寶市中心地區。此後,弘農縣曾改叫恆農、常農等名稱,到997年因虢州之名而改稱虢略,從此失去弘農的名稱。

    上洛,是漢朝時設置的一個縣名。位於現在的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到了隋唐後,治所遷移到了現在的商州城。到宋朝時撤消設置。

    苻秦,指的是氐族貴族苻洪的後人苻健建立的秦國,史稱前秦,又根據他的苻姓而稱爲苻秦。西晉末年,略陽氐族推舉貴族苻洪爲首領。前趙劉曜在長安稱帝生,封苻洪爲氐王。後來石勒消滅前趙,苻洪就投降了石勒。再後來,苻洪被石虎舊將麻秋毒死,他的兒子苻健就成爲統領。351年,苻健自稱大秦天王、大單于。次年,改稱皇帝,國號秦,史稱前秦。前秦在苻堅時期得到長足發展,最終統一北方。

劉裕率師入關。東晉義熙十二年(416年)一月,後秦國國君姚興死,姚泓繼位,內部叛亂迭起,政權不穩。劉裕認爲這是滅亡後秦的良機。當時,劉裕希望以晉室的名聲安撫北方人民,所以想打着司馬德文的名號北伐。司馬德文上書出兵獲准後,劉裕就與司馬德文一同率兵出發。這年八月,劉裕率大軍分四路北伐。九月,劉裕扺達彭城。龍驤將軍王鎮惡、冠軍將軍檀道濟領兵由淮、淝轉向許、洛,後秦那些鎮守的軍隊一看到晉軍到來,馬上就投降了。所以,晉軍進展神速。十月,王鎮惡的軍隊佔領洛陽。次年,也就是東晉義熙十三年,劉裕率大軍北上。七月,他擺脫魏軍,行進到陝城;八月,劉裕至潼關,與東晉各部隊會合。隨後,王鎮惡突破潼關防線,率師直進,一舉攻陷長安城,姚泓率羣臣投降。

這裏的率師入關,指的就是劉裕率領軍隊進入關內消滅後秦的事件。劉驎之入衡山採藥。劉驎之大約生活在晉孝武帝太元年前後,從小喜歡樸素,沒什麼欲求,但非常喜歡在山水間流連,嚮往隱遁的生活。有關他,有這麼一段記述:

    有一次,他到衡山去採藥,看見一條溪流,溪流南岸有二座用石頭修築的圓形糧倉,一座門關着,一座門開着。溪流水深且河面又寬,無法渡過去。他想要回去,卻迷了路,好在遇到一個爲做弓箭來砍伐樹木的人。向那人問明路徑後,他才得以走出去。聽有的人說,圓形糧倉中所儲藏的都是神仙配製的靈丹妙藥以及各種其他東西,劉驎之就想重新去尋找,卻再也沒找到那個。後人就把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記述的那個武陵人,稱爲劉驎之的逸事。



來源:《陳寅恪講國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