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秋雨遇見秦嶺深處的隋文帝行宮

當秋雨遇見寺院深深的秦嶺,美得讓人窒息,彷彿新出浴的人間仙女。亭臺樓閣,窈窕老樹,一方碧池,野花雜草,都被籠罩於層層雨簾中。白珠落玉盤,彷彿落入心間,沁人心碑。

滴滴雨聲輕敲仙遊寺的山門,沒有停歇,就像一曲單循環的小提琴曲,閉上雙眼彷彿已經置身於木魚聲聲、佛音嫋嫋的仙遊寺,青燈古佛黃卷,一瞬間世俗的煩惱早已散盡,生命如輕若鴻毛,散入白雲之間。

車沿着山路艱難的駛向仙遊寺,遠處飄逸來可能是心經的佛樂,頓時山變得不崎嶇了。聽到這個音樂的一瞬間,我彷彿回到了童年那個小院,奶奶坐在椅子上,悠閒的轉着芭蕉扇子,半眯着眼,口裏念着佛經。奶奶總是忙碌的,不是在廚房做飯,就是在掃灑院落,再不濟也是屋檐下納鞋底,戴着副簡陋的老花鏡。

但一說禮佛,奶奶總是精心打扮,拋開一切繁雜事物,準備好各種禮品如茶葉等。她在老家龍灣茶山上一個叫什麼庵的寺院裏有一個主持,長年拜爲師傅。有時寺院裏也做道場,那音樂煞是好聽。奶奶每次回來用她無法形容的溫州話,向我們描述佛樂的美妙,真是繞樑三日啊。

車停在空曠的大殿前,佛殿傳來輕輕的木魚敲打聲,隱隱約約的誦經聲隨風飄來,佛樂縹緲,紫蓮花浸潤着佛音,沐浴着佛光,在衆山叢林之下,顯得更加清麗超脫,像凡塵之外的仙子,不染人間煙火氣息。

仙遊寺位於周至縣城南17公里的黑水峪口。是西安西南線西端融自然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著名旅遊景點。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與蕭史的愛情故事發生在這裏,古稱仙遊得名。

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原名“仙遊宮”,系隋文帝行宮。仁壽元年(601),隋文帝爲了安置佛舍利,於十月十五日命大興善寺的高僧童真送佛舍利至仙遊宮,建舍利塔安置,易宮爲塔,改稱仙遊寺。唐代達到鼎盛,明清多次修葺。仙遊寺現存隋代“法王塔”、清代大殿及配殿。

或許從小就受到奶奶、母親的薰陶,自小對佛教就有所涉獵。每次外出旅遊,在普通的旅遊景點一般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寺廟,似乎也成了一道風景線。當然由於歷史原因,真正的古寺已經不多,大多都是後建的,但在秦嶺山脈大多還所保留着原址,只是仙遊寺例外,重新修葺的非常壯觀雄偉。

然而世人對宗教多有誤解,總以爲佛道都是消極避世。但只有深入其中後才瞭解到,佛家並不是要告訴你得過且過,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而是要衆人掌握宇宙的規律,順應天道而行事。

仙遊寺法王塔是國內現存爲數不多的隋塔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方形磚塔。附近還有明、清喇嘛塔和舍利塔數座。

仙遊寺的出名是因爲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這裏一氣呵成寫下了以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爲主題的長詩《長恨歌》,成爲世代相傳的千古絕唱。“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是其中的經典名句。

步出仙遊寺,我思緒萬千,難道佛的悲憫就是生命的輓歌,不然白居易怎麼會寫出歷史巨篇“長恨歌”。上帝的惠德只是一張嚴酷的巨網,道本是物質世界的本源,可後來也立牌坊同佛們抗衡而墜入了紅塵紛爭。名利兩字幾乎鎖住了時間鎖住了一切。當然,中華文化儒佛道各法門內,也有許多真的得道者,悟真者。而他們都應該是破了法門,推到牌坊的真智者了。

我喜歡去佛寺,更喜歡寺院裏醉人佛樂。寺裏清幽潔淨的環境,讓人思想澄明,放下紅塵,拋卻諸多煩惱。一念空,一念忘,經常聆聽佛祖真言,可以讓心植菩提,可渡已亦可渡人。



重聲明:本文爲原創,轉載請說明出處

            何崇秋 2020,中秋國慶雙節於古長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