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吳門畫家——仇英《人物故事圖冊》鑑賞

鯢影萍蹤收集整理收藏

(2020年10月6日)

原標題:仇英《人物故事圖冊》賞析

來源:清韻上品

仇英,(約1494年-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中國明代畫家,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生年不詳,考訂約生於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年),卒於嘉靖壬子(一五五二年)秋冬之際。吳門四家之一。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爲"明四家"。


明四家仇英《人物故事圖》冊.子路問津

此圖取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去葉反於蔡”之際,就是正要離開楚國的葉邑時,途中遇見長沮桀溺二人,因而使子路問津。

前方一巨石,石面以小斧劈法皴,由於絹地不吸水份,皴後即加分染,墨色層面變化多而呈飽和,以現石塊厚重,此爲仇英師周臣法而稍有變化的技巧,與唐寅大不相同。巖旁及孔子座車後均滿布雜樹,樹法多而不亂,枝幹屈虯多姿而又能相映成趣,且近幹皴遠樹枝幹略染,均爲仇英氏家法特徵。孔子於車中扶幾端坐,雖於迷道中不失安詳。一童侍立於側。前方則子路供立,耕者方作指點欲語狀。遠方以淡墨及淺綠漬成耕地萬傾,以水波間隔,爲以空白處理空間的妙方。數脈山巒,散見天邊,擴展畫面的空間層次。


明四家仇英 《人物故事圖》冊.吹簫引鳳

故事取自漢劉向《列仙傳》,述說春秋時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簫,與亦精吹簫的仙人簫史結爲夫婦。穆公築鳳台,兩人吹簫引來鳳凰,後雙雙乘龍鳳昇天而去。此圖即描繪弄玉在鳳台吹簫,引來鳳凰的情景。


明四家仇英 《人物故事圖》冊.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俞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深諳琴趣,伯牙琴曲,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子期聽後遂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

明四家仇英 《人物故事圖》冊.貴妃曉妝

此圖以楊貴妃清晨在華清宮端正樓對鏡理髻爲中心,將宮女奏樂、採花和攜琵琶等情節同現於一個畫面,集中表現了貴妃愛牡丹、喜簪花、善聲樂、好打扮的習性,也概括反映了貴妃奢華縱樂的生活內容。仕女容貌端莊娟美。作品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是仇英對唐宋工筆重彩法的創新和發展。

明四家仇英《人物故事圖》冊.明妃出塞

明妃出塞畫西漢元帝時的宮女王昭君爲漢、匈和好而嫁匈奴呼韓邪單于的故事,表現了兩族人民渴望和平的歷史潮流,圖中所繪正是乘車涉水時的情景。有趣的是,圖中王昭君和漢代使節都作唐裝。

明四家仇英 《人物故事圖》冊.南華秋水

取材於莊子《秋水篇》,主要寫河神與海神的一段對話,借水來論述宇宙、世事間的相對關係,所謂“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又以天地萬物大小、多少、盈虛、有無之間的相對關係,引申至政治道德觀念的靜與變的相對關係,是一篇抽象的哲理性文章。作品採用擬人化手法加以形象表現,凝望流水的男子代表“南華”(後人稱莊子爲南華真人,亦即代表莊子),侍立女子爲“秋水”化身,高山、叢林、河石、樹、人之間的大小對比,則象徵天地萬物間的相對關係。

明四家仇英 《人物故事圖》冊.松林六逸

描繪唐代李白、孔巢父、韓淮、裴政、張叔明、陶沔等號稱“六逸”的文士結社徂徠山的故事。

明四家仇英 《人物故事圖》冊.潯陽琵琶

此圖取唐白居易《琵琶行》詩意。潯陽江頭,琵琶聲聲,感慨於人生不得志,也許又帶有一些仇英自身的寫照。《潯陽琵琶》仇氏五十九歲卒前,有秋作琵琶行圖軸之著錄,疑非真跡。此圖潯陽琵琶,觀人物鞍馬,似仇氏風格,而樹石不類,極似仇英摹宋人馬和之本。

岸旁老樹前,二僕一掌燈一牽騎,正待主人送客歸去。左巖樹叢後二舟並列,一舟華麗寬敞,爲青州司馬白居易送客之行舟。另一舟微露船頭,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商人婦的乘船。大船以編葦作頂,一夫撐篙將船定住,一童正整理酒具,桌上則佳餚並陳,白衣者白氏也。船後山巖復起,勾石與樹法相同,起伏婉蜒如馬和之螞蝗描法,萋萋葦草,起自水際,遠岸柳蔭葦下,三五歸舟夜泊於岸旁,一片朦朧,直達天際。


明四家仇英 《人物故事圖》冊.竹院品古

品古是文人雅士的一項愛好,自古以來,延綿不絕。宋代劉松年,錢選都有此類作品傳世,而北宋王羲之自寫像頁則是此類作品中年代較早的一幅。此圖器物一絲不苟,人物神情專注,而環境幽靜,可謂逍遙自在。

翠竹林前作一圍屏,畫屏一作花鳥,一作山水,款亦落於屏畫邊際。右二人坐湘妃竹椅。正全神貫注於鑑賞桌上所陳之古畫冊頁,右前一童負掛軸來,中立者正捧古玩,左童則方啓盒,陳瓷器於另一高士前。四周羅列觚、爵、簋、卣、罍等銅器,惜器稍大,古器物形狀明人僅從圖錄中得知,方有此誤。二女供手侍之,秀麗端姘。屏後二童,一生爐烹茶,一於竹林空際石坪上,正置棋具,供對子手談之用。前二犬相戲,一犬側地舉首之狀,與仇氏最擅之畫馬形態如出一轍,正所謂得意者必常用之。

明四家仇英 《人物故事圖》冊.捉柳花圖

“捉柳花”在唐宋詩人的詩句中,常被用來借喻閒散輕快的心情。白居易《別柳枝》:“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此圖應該也是從詩意中擬寫出來的。既寫出了文士觀看捉柳花的閒逸心緒,又生動的表現了兒童嬉戲的活潑情緒。楊柳依依,綠草成茵,清池漣漪的景色,充滿着濃厚的田園詩意。仇英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

鯢影萍蹤

庚子桂月壬午日

於古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