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多於行動的時代,我都做過哪些蠢事

故事從知道李笑來開始,嚴格說,李笑來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裏面說的人生三大坑

莫名其妙的湊熱鬧
心急火燎的隨大流
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起碼第一個坑,自己一直是死死的呆在裏面,偶爾會爬出來一下,並且還會時不時熱血雞湯一下,感動一下自己,然後繼續在原來的路上一路狂奔。

真正實現了,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最爲典型的就是,自己特別容易被他人的文字帶着走,一旦陷入其中,完全就沒了自己的思考。

比如,這些年,自己最爲擅長的其實是半途而廢

剛畢業那會,總覺得自己這也不會,那也不會,然後就陷入知識焦慮,這也想學,那也想學。

前後接觸各種小技能,比如,excel表格的製作,比如ppt的製作,比如理財知識的學習(這個還算好,起碼學完了),統統都是半途而廢。

學着學着,就有了其他更吸引自己的事情,或者必須要做的事情出現,這件事就扔在一邊了。

大技能,比如編程,雖然現在看來只是入門,自己畢竟也投入了很多精力金錢進去,結果還是學着學着不了了之,一而再再而三的放棄放棄再放棄。

從這個角度看,李笑來定義的“表現型人格”完全就是爲我量身打造的。

有人查看的東西,自己或許就能做的好一點,比如學生時代的爲了考試而學習,工作後領導安排部署的工作等等。

反倒是,需要自己主動去做的事,幾乎很難有做的好的,更多的是,做着做着,就放棄了。

下一次,重新來過,再次立志重新做人,又一次的放棄放棄再放棄。

就拿寫作來說,雖然知道寫作的重要性,也一直投入時間精力再寫,但這些都是在有外力加持的情況下,比如007的他律促進自律。

每週寫文章,不寫就出局,爲了避免出局,就只能寫寫寫。

最早的寫作,沒什麼人看管的情況下,也依然是放棄再放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或許,這也是自己的獨特性。

既然如此,那就索性找一個約束自己的羣體,想待在裏面,就一直行動。

比如,李笑來的box定投踐行羣,一方面,定投自己之前做過,定投時間足夠長,收益肯定大,另一方面,這個優質羣體的積極主動性,一直在督促自己。

他律促進自律。

想在羣裏待着,就需要定投,如果不定投,就會出局。

按道理說,無論加不加羣,都不影響自己定投,但真實情況是,只要不是強制,定投的持續性就會大打折扣。

很明顯,之前自己的定投就是這麼半途而廢的。

那,再有這樣的機會,自己會輕易放手嗎?

雖然是表現型人格,但也是積極向上的表現型人格,追求進步,想讓自己未來更好,就需要這樣積極的踐行,不是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