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動的自然課

國慶節帶母親、孩子回老家看大姨,往年回去多是清明節,掃墓爲主,最多住一晚便匆匆趕回,難得這次假期比較長,帶孩子多玩兩天。

姨夫退休前在園林局工作,是個軍轉幹部,小時候印象裏姨夫是個很大的官,因爲跟着他全市的公園隨便進,遊樂場的設施隨便玩,不限次、不限時,所有的工作人員看見姨夫都笑臉相迎,照顧有加,生怕慢待了。

如今表姐子承父業,也在園林局當了小領導,這對於我家孩子來說,是天大的喜事了。表姐一早帶着兒子就去了遊樂場,玩到下午纔打電話說準備去動物園,問我是否去看看。我深知帶孩子的辛苦,想讓表姐歇歇,就爽快地答應了。

到了動物園才知道表姐的用意,因爲每天下午四點動物園統一餵食,她是爲了讓我去內部動物居住的地方,近距離看看那些猛獸進餐。這一次可讓我漲了見識,東北虎、黑熊、金錢豹、狼……生平第一次和這麼多猛獸如此親近。

在不到一米的距離內,可以清晰地看到老虎的鬍鬚以及身上黑黃相間漂亮的花紋,那張只在銀屏裏才見過的血盆大口,讓人不由得心生畏懼;金錢豹邁着矯健的步伐圍着食物轉了幾圈,便開始用尖銳的牙齒撕咬食物,發出清晰刺耳的咔咔聲;黑熊遠不像動畫片裏那樣憨態可鞠,它張着大嘴一邊快速吞嚥着食物,一邊發出哼哼的悶叫,加上身上散發出的刺鼻的腥味,讓人總想避而遠之;


最敏感狡黠的還屬狼,房間裏一共三隻,幾雙閃着亮光的眼睛讓我不寒而慄,當它們發現有飼養員之外的陌生人在場,並沒有肆無忌憚地撲向食物,而是四周環顧,不時地去看飼養員的臉色,直到飼養員湊到食物旁邊,蹲下來向其中一隻狼擺擺手示意它們過來,纔有一隻個頭較大的狼王小心翼翼地把食物叼到自認爲和我們保持了安全距離的地方,另外兩隻才湊過去一起享受美食。

這時候,從屋外走進了一隻略顯瘦弱的狼,個頭也比其他的狼小,最明顯的特徵是腿一瘸一拐地奔跑,仔細觀察,才發現左前腿短了一截。我好奇地問飼養員它是怎麼受傷的,飼養員不緊不慢地說:“是它爸爸給咬斷的,”他看着我喫驚的表情繼續說道,“這沒什麼,和它一起出生的小狼,還有一隻被他爸爸咬死了。”

我更加困惑的把目光投向了表姐,她跟我解釋道:“這些猛獸和其他動物不同,在懷孕期間就要把公母分開飼養,當幼崽降生,更要精心呵護,既不能讓幼崽離開母親,也不能把它們和父親放在一起,一旦幼崽沾染了其他動物或飼養員的氣味,母親就會認爲不是自己親生的,然後撕咬追打幼崽,輕者致殘,重者死亡。”都說“虎毒不食子”,看來也是有前提條件的。

表姐繼續解釋說,“等幼崽長大以後,如果有條件,也要把它們分開飼養。否則這些同齡的猛獸就會進行廝打,過程非常慘烈,經常會出現流血、致殘的情形,直到血拼出一個公認的最強悍的霸主,其他的都俯首稱臣才肯作罷,然後才能和睦相處,安寧有序。”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不僅適用於不同物種之間,同樣適用於同類。這些猛獸之所以強悍,和它們的進化機制是息息相關的,它們通過這種手段一方面將體態弱小的或者基因殘缺的同類淘汰掉,同時也限制了種羣數量的野蠻增長,畢竟自然界的食物和資源有限,這種殘酷的生存法則卻保證了族類的競爭優勢,使它們能夠做到讓優秀的基因代代相傳。

我不禁想到了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無論是古代和現代文明社會,戰爭始終是推動科技和生產力不斷髮展的一種重要推動力。只是隨着時代的進步,從形式上文明瞭許多,由戰爭逐漸演化成市場競爭、資源競爭、文化競爭等不同形式,但並沒有本質上改變。這也許就是人類從動物身上繼承下來最重要的基因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