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故鄉》觀影有感

假期的最後一天,前半天交給工作,後半天留給自己。

一大早接到領導電話,去幫扶園加班,幫忙改彙報材料等,喫完飯已經快兩點半了。

剩下的假期小尾巴豈可虛度?上網查看最近檔期的電影,果斷買票,去看最近很火《我和我的故鄉》。

三點半開始的電影,三點二十八找到座位坐穩,不早不晚剛剛好。這是去年冬天至今第一次走進影院吧?因爲疫情空蕩了大半年的影院總算是恢復了生機。你好!久違的大銀幕!且讓我以最舒服的姿勢坐好,來一場專注的觀影吧!


電影一開場,伴隨高鐵列車疾馳而來,大屏幕上出現了宏偉的航拍畫面:碧綠的田野,蜿蜒的小河,口琴版的《我的祖國》徐徐響起,影院裏立刻安靜下來——是啊,那熟悉的畫面,不在遠處,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深深的記憶裏。幾許溫暖,幾許鄉愁,縈繞心頭。

影片《我和我的故鄉》由《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既相互獨立又主題統一的故事組成,葛優、範偉、鄧超、沈騰、黃渤、王寶強、雷佳音……這羣“歡樂喜劇人”一出現,觀衆就不愁沒有笑點。“北京好人”張北京和二舅聯手上演的雙簧、雷佳音“憋”出來的大頭、沈騰和馬麗之間的“網絡延遲”,讓影院裏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電影裏有歡樂,更有感動。當黃渤立志縮短鄉村與外界的物理距離,當葛優最終還是把買車的錢留給二舅治病,當真實的“治沙英雄”出現在螢幕上,當扮成大鵝的沈騰把手放在妻子的肚子上,尤其是當範偉扮演的鄉村教師終於見到了當年的學生,影院裏的觀衆都在不知不覺間紅了眼眶。

說實話,以往對這種主旋律電影難免存在一些抗拒和偏見,可這次,卻被編劇的真實自然、有笑有淚深深打動,我甚至沒有感覺到本片的“主旋律”色彩,這無疑值得我們點上一個大大的贊。實際上,本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一點也不“小”——比如,醫保卡保障老百姓健康的重要作用、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鄉村扶貧事業取得的重大成果、鄉村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物流技術爲鄉村經濟帶來的幫助……有人說,《我和我的家鄉》裏面藏着一張“十三五”成績單,這樣的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然而,如此宏大的主題,卻沒有讓影院裏的觀衆感到一絲一毫的枯燥、乏味,兩個半小時的觀影體驗,節奏緊湊,大咖如雲,笑點頻出,淚點也不少……這不光得益於主創藝術的表達方式,更體現出眼下中國強大的文化自信。不管是葛優扮演的“北京好人”,還是鄧超扮演的“治沙英雄”,他們並不完美,都是有缺陷、有不足的普通人。他們也有私心,有時候也愛吹牛,甚至還會像沈騰扮演的基層幹部一樣,有一些“懼內”。但這些缺點非但沒有讓他們失色,反而使這些中國的建設者們更親切、更生動,就像活躍在我們周圍的親人、朋友。

這無疑是一種進步——當主旋律電影都可以用一種輕鬆、活潑的基調“自我調侃”,無疑可以向外界傳遞更自信、從容的形象,也體現出我們更加包容、多元的價值觀。

電影結尾,《我的祖國》的悠揚音樂再度響起,每個人心中都升騰濃的化不開的家國情懷,尤其是在經歷了新冠疫情之後,這樣的感覺尤爲強烈。我們笑了,也哭了,因爲我們總是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因爲中國的歷史,就在每一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裏。面對鏡頭,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你,可以爲家鄉做些什麼?

家鄉是我們永遠的避風港,是我們遙遙萬里最牽掛的地方,正如艾青詩中所言:“爲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作爲年輕的一代,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去做家鄉的參與者、建設者,少一點吐槽不滿,多一點躬身入局,爲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