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初創品牌和個人,爲什麼要做自媒體,而非廣告?

《參與感》這本書裏,有一個觀點——不是做廣告,而是做自媒體。

這個觀點,對於現在的商業模式來講,有一定的衝擊性,但也肉眼可見地成爲一種趨勢。

下面我談一談對此的理解~


首先我們談一談兩者的本質與目的是什麼?也能更好理解這個話題。

做廣告的形式,奧格威在《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中說到,“做廣告是爲了銷售產品。”

“每一則廣告都必須爲品牌做貢獻。”

可見,廣告的直接目的是爲了產品,間接目的是爲了品牌的積累。

那麼這個方式,信息的流向就是單向的:品牌方→用戶方。

品牌方把自己的產品介紹通過廣告形式告知用戶們,用戶們被動接收,對於產品的影響微乎其微。

很顯然,這種方式更適合於已經有一定地位和能力的品牌,企業和個人,對於初創的各位並不友好。

而且隨着時代的變化,供給遠遠大於需求,用戶們的選擇也越來越多,直接廣告的形式會招來明顯的反感。

而做自媒體是爲了展示真實的自己。

自媒體宣傳的是個體或者品牌,目的是讓用戶更瞭解你,更喜歡你,更認可你,更信任你,最終積累鐵粉和口碑,爲未來拓展知名度打好基礎,沉澱自己的品牌。

銷售產品,只是其中順理成章的事,這個過程讓用戶們有參與感和成就感,本身就是一個活廣告。

而且自媒體的形式,信息的流向是雙向的,即品牌方用戶方。

品牌方展示內容,包括自己的日常,自己的思考,產品的信息與更新情況,還有面對用戶的互動,問卷調查等;

用戶方在看到這些信息之後,給予品牌方以自己的反饋,包括各種感情,自己的需求與問題,對思考的感悟,對於產品的吐槽與改進意見等。

在這樣的過程中,雙方的情感是逐漸深厚的,品牌方也在逐漸成長,產品也逐漸成熟。

互聯網時代,各路品牌與用戶的鏈接更爲方便,用戶們上網時間更多,更願意去參與各種事情的討論。

自媒體的形式相較於廣告更爲簡單,人人都可以使用,可以說個人即是品牌。

而且互動起來更方便,並且能夠發動大衆,發揮自各自的影響力,很顯然廣告的形式不具備這樣的優點。

回到故事背景,《參與感》這本書介紹的是小米,而小米本身的銷售模式是以線上爲主,需要與客戶多做溝通。

那麼相對於廣告這種單向信息的形式,自媒體這種雙向信息的形式更適合。


顯然,對於初創的品牌與個人,自媒體的形式顯然更簡單,效果也會更好。

那麼如何去做自媒體?

重點是內容,書裏的話來講——有用,情感,互動。

有用是用戶的基本需求,情感與互動能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

深度的思考能讓用戶們更信服你,感受到你的專業與可靠,而真實的故事不僅能讓用戶們體會到產品和服務的優勢,更能調動人們的情感,引導他們和你進行互動。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

與諸君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