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林:想賺錢太難?你的浮躁,自己沒法發現。








最近的感悟:

把握的大方向越多,人是越不會做事,越覺得日理萬機,浮躁。知道的越精,人倒越踏實,事辦的越好。



事情就從去喫海鮮中咖的那一晚,桌上這盒西瓜說起。








01.

知道的細節夠多夠精,

和知道的大方向多,有什麼區別?






這個瓜成本2塊錢,售價15塊,利潤在成本的6-7倍。



對於純顱內推理派來說,

這就違反了一個“常識”:賣貨需要租金或者獲客成本,毛利去掉其他成本纔是淨利。

現實:它不是店家賣的,它來自遊街的小販,用一個木板託着十幾盒西瓜,挨個桌子打招呼推薦,在我這等付款的功夫,他就一口氣另外賣出了三盒,賺了50元左右。再回來路過我時,他的木板已經空了,哪怕他最後幾盒打折促銷,這20分鐘,他也賺了100+。





對於純顱內推理派來說,

這又違反了一個“常識”:賣貨需要很多客流量,而且還不好賣,要低聲下氣。

現實:我們喫飯的這家店,是當地的一家網紅店二部分店,一部常年排隊,纔來這邊又開了一家二部。他們家的特色是烤生蠔、烤扇貝,生蠔、扇貝一點沒有腥味,而且蒜蓉顆粒大小考究,口味鮮甜,人均消費在120元以上。這家店和另外兩家店帶火了這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在這邊喫飯的人消費能力和意願都不錯。海鮮去腥需要辣炒,那不喝啤酒和甜飲料的人自然需要果盤爽口,店裏不提供。食客吃了辣炒海鮮正口渴呢,有人給送瓜,提高了收錢效率。


你算一算,他的時薪是多少?至少在100以上,約等於一個資深程序員的時薪。雖然不可大量複製,但他的確做到了20分鐘賺錢超過普通人一天,約等於高薪崗位一小時。看他第二次從我身邊路過時,我覺得這事有意思。如果以後有一天我身無分文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馬上可以用這一招賺夠一天的飯錢+酒店錢,飽飽睡一覺。






對於純顱內推理派來說,

這又違反了一個“常識”:你創業需要本錢。

做生意是有賒銷這一個做法的,簡單說是你讓供貨商先拿來貨,賣掉再給錢。你的渠道規模越大,議價能力越強,或者說純粹看眼緣,一頓酒喝好了信任建立起來決心表好,也能借來不少貨。


在這裏身無分文,只要能做到跟水果店老闆賒銷兩三盒瓜就可以了,賣一盒的錢夠買一整顆瓜,現在寧夏瓜只有8毛錢一斤,品質還很好。







市場裏類似這樣無本獲利快速回款的機會,少嗎?


其實不少,走出去好好開錢眼,都能發現。賣瓜只是一個好理解的小例子,服務個人好收錢但金額不大,轉爲服務企業,服務中高端客戶,同樣的努力和成本付出,收益翻倍。



商人把便宜的東西搬到貴的地方賣,所謂買賣。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也不難,只要你掌握足夠多的細節,就能夠沿着驗證過的路走,活下來了,再探索更多未知。



多數人覺得難,沒別的原因,就是細節太少,懶,腦子裏塞滿大方向。這是種什麼體驗?



坐在家裏,看的都是以下:





新聞:果賤傷農,幫幫農民


短視頻:老鐵看我們家的果園,今天19.9一大箱包郵。




行業報道:今年泰國榴蓮空包多?別怕,貓山王來了。


身邊:我覺得賣水果太丟人了,他們咋不找份高薪工作。

……





反正抓破頭想,也跟你實際操作沒有一毛錢關係。


明天隨便來一個言論覺得好有道理啊,馬上今天的思考就恨不得都打斷作廢。抓頭想的嘛,王侯將相還是兵敗如山倒,當真“一念之間”。


對這樣的純顱內推理派來說,所有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可能簡單,落地的時候都是未知。


以前打工那會兒我也聽信了“把握趨勢才能月賺幾萬幾十萬”的雞湯,所以每天關注很多各種號的言論。出來幾年後發現,原來低成本起步收錢,就是類似網紅店門口掃街賣西瓜這樣的小縫隙。






這樣的縫隙在各行各業裏,從細節裏發現它們的人,已忙活起來了:




知道賺錢的,馬上覆制去周邊的海鮮網紅夜市賣,擺啥地攤啊,坐一晚上經常負收入。



知道合作的,已經開始考慮如何保鮮保涼,西瓜切盒配送,與沒有能力或者精力做切盒保鮮的飯店老闆合作銷售。


知道差異化的,再把西瓜包裝盒上貼個紙條,幾百塊買個logo能看就行,寫上甜度37,溫度5,XX家果盒,清涼解辣剛剛好。


一個小買賣就出來了,一個小品牌就出來了。


這樣搞的人太多了,沒什麼文化,只知道有錢賺,上。









02.

人不同階段的三種浮躁方式。




初級浮躁:幻想自己應該如韓劇男主、女主,霸道總裁家裏豪車隨便選,長得稍有姿色就被多人爭搶獻殷勤,認爲這纔是生活,所以要買輕奢的東西美化自己才配得上,其實還不完的分期,坐不完的公交,幹不完的重複工作,對生活不滿,又無計可施。



中級浮躁:看得東西很高,不是華爲、阿里就是格力、國美、蘇寧,但自己水平不行所在的公司太小,所以覺得自己是缺平臺和機緣,只有某天掉下個機會,牢牢抓住就什麼都有了。所以大量時間在四處尋找,覺得手上的事太低端不想做。



高級浮躁:看的很多,都是大方向,大架構,商業模式。沒有一個知道細節,今天看這個說明天看那個說,始終都覺得下不了手。或者手上已經有一個事做了,但是繼續做這個,還是做別的,總在糾結。覺得是自己迷茫不知道幹嘛,其實根本不是,是你沒有一個自己真正看到細節和未來,被驗證可操作。所以不能全力灌注,深信不疑。哪個距離落地成事都很遠的時候,你就因爲膽量、勇氣、韌勁、怕損失等原因停滯了。



初級多在學生時代,解決初級浮躁,只需多見見世面有自知之明就行,知道自己多少斤兩。


中級多在青年時代剛入職場,解決中級浮躁,就多去試錯多喫苦,要麼直奔目標上去做好,在大平臺裏賺到錢或者認清楚離開平臺你還是個啥。要麼別嗶嗶。



高級多在青年將末,月入幾萬,依然覺得打工收入,立身成家太難,要自立門戶,追求時間自由和賺更多的時候。





雖然成長是一直在成長的,但浮躁從沒離身。網傳30歲的男人大概率比20歲的有錢,是因爲30歲比20歲多沉澱了一些年頭的資源。事實上這種資源沉澱的說法,就像毒雞湯一樣,告訴你窮不怕,是時候未到,讓懶人感覺良好,感覺找到了病因,所以繼續安心等待。



我看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人到30歲,要麼已經摺騰到一定高度,在仕途上比新人掌握更多資源,所以有錢。要麼就沒折騰到一定高度,有自知之明,不再浮躁虛度時間,開始找一個賴以爲生的營生去做好,多了拿不出,三十萬五十萬或者一二百萬的總有。





攤煎餅的大媽月入2/3萬不是個段子,我見過不止一個,還不是在繁華CBD攤煎餅,就在五環外產業園門口攤,字都不識幾個的大媽,攤煎餅供兩個孩子出國留學,還有一套通州靠近河北的房。每天4點多騎電車到五環,6點多準備好出攤,做到10點多就撤,回家休息。




雖然當時我拿着不過萬的工資996,消費着最貴的物價,不敢離開公司怕賺不到錢,但還是看不起這種事,覺得我應該是馬上年入千萬的人。





隨着年齡增長,不斷項目一個接一個的做,在這個大的社會里有一定自知之明瞭,逐漸現實,相比做一個事業去上市,不如當下做一件事收錢先活好,第一年幾萬,第二年幾十萬,第三年百來萬,可以了。



人到這個狀態,真正纔是開始踏實做事,開始有錢的時候,不浮躁了,佈局好每一年,掙好每一份錢。



很多青年小編寫文章賣焦慮,總是說中年人沒有進取心,親戚長輩沒格局,但五到十年後,他們也會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迴歸現實。



努力什麼的都是基礎,不值得太強調。真正質的改變,都靠努力後產生的特有實力+鏈接的人數量夠廣,抱上對的大腿。


這句話,略有小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在公司裏工作,身邊都是打工的同事,不去多接觸外界那些人,就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浮躁,每一份工作都是高層-中層-基層分下來的,分到你手裏,目標和流程經常就是八九不離十了,你有每天穩定的8-12個小時去重複勞動,公司骨幹會完善細節,你發現不了自己其實做的事很少,都沒有去用心深究。


你成爲骨幹了,去完善細節,甚至升爲中層了,去佈置任務,依然很難發現浮躁,畢竟公司所有工作細節你都很明白,沒問題。


只是偶爾有人會驚覺,中層往高層走幾乎沒機會,到天花板了。除非你能做出什麼足以讓公司破例提拔你爲高層的事,比如幫公司跨越式發展,通常是要把公司規模翻倍,比你的老闆還優秀。


可是你做不到,爲什麼呢?


這個時候才能發現,自己的成就都是跟着老闆執行出來的。公司給你安排的路徑你都會走,讓你自己去發掘路徑,就不會走了。哪怕你這些年行業各種消息一個都沒落下全知道,緊跟行業趨勢,但一提到落地成爲一件真正賺錢或者可推進做大的事,多是沒準。


這樣的企業中層,太多了。



解決高級浮躁,稍微有點複雜,這需要你完全跳出升職加薪那套思想,真正加入市場競爭,能搞定自己的客戶羣和產業資源,展開了講很大。









極簡的講,就是極簡。


極簡化:20%的事決定80%的結果,我可以2都不要,只要1,每個階段只做那個1,哪怕只有一半的結果。



每一個階段,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需要知道的只有一個點,哪怕半年去做到呢,不斷完善細節,驗證細節。



三年,突破六件事,就能活出完全不一樣的人生。三年,不斷吸收各類想法,一個細節都沒搞定,還是一樣的人生。


就像開頭我舉的西瓜例子,探究、驗證細節的人很明白怎麼做怎麼收錢,不探究、驗證細節的看再多也白扯,弄不到點子上,來來回回都在那胡思亂想,跟市場現狀沒一毛錢關係。


是不是這樣?



所以你的思想,不放在天天看這個人說,看那個人說上,只專注於搞定自己掙錢的那件事的細節,哪怕半年完全搞清楚一個呢,最終都會有一個比較滿意的未來。能做到這點,浮躁就戒了,真的很難,前期需要苦過來。








我見過很多迷茫、浮躁中的人都說能喫苦,就是沒給機會,給一個機會絕對努力。


實際上都是吃不了苦的人,


真正能喫苦的不會說那些話,不會走到那一步。我試過幫助十多個這樣的人給了他們機會,無一例外讓我失望,甚至有人還反咬一口。


他們默認喫苦是能熬夜,能加班,能搬貨,能用幾下電腦,幹了活就要快速成功纔是對的。但能喫這個苦的大有人在,工地隨便找搬磚工都比他強,哪個快速成功了?




真正的苦,大多數人都吃不了,讀書學習,無趣的苦;深度思考,動腦的苦;自律自驅,獨行的苦;經常被拒絕,打擊的苦;動錢投資,虧損的苦;失敗出錯,受嘲的苦;拜訪客戶,奔波的苦。


這些苦能吃了,那才真叫有本事的人,潛力股,必成氣候。








附:




有一種情況,是有了選擇,但糾結選哪個,纔不踏實做事的,這種情況怎麼解?



固然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出手時,就選擇一個100%對的事,但這種事不存在。


隨着你認知提升,社會變遷,你認爲對的一定會逐漸變成錯的。


比如說,疫情來了,馬雲還能笑呵呵,王健林呢?你能說萬達沒實力沒腦子才做的商業地產嗎,當時爲啥不去做電商?不能這麼說是吧,商業地產也很優秀,只是行業有起有落。



馬雲曾在美國接觸到互聯網,他覺得很好,他就幹了。王健林曾是政府的辦公室主任,接了地產開發的事,覺得很好,他也幹了。我們這些人的選擇能力,和這些大佬的選擇能力,沒什麼太大差別。


之所以糾結於選哪個,就是哪個都沒譜沒細節,但凡有一個有譜看到錢的,都不糾結了,直接幹了。所以當務之急不是選擇,而是通過標杆商家,通過摸索上下游,找到相關關鍵人請教或者疏通資源,通過測試跑通極簡收錢的流程,把細節都驗證了,確定哪個真正有譜,纔可以說能開始選擇。一般到這一步,都不用選,有譜的事有一件已經很不錯了。


先有譜的把錢賺到了,再去提升自己項目的格局,試試創新,試試能做多大。我們真正靠譜的賺到錢的事,也都是這麼起來的。腦子一拍覺得好的,基本都虧了。



要想着自己能靠推理得出100%對的結果,那還是洗洗睡最靠譜,別投資,別做事,別離職,睡醒去好好上班。

我是博林,每天分享一個賺錢項目,原創不易,點個zan吧.


更多賺錢項目在公重浩:博林頻道,揭祕大咖打死不說的賺錢祕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