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林:想赚钱太难?你的浮躁,自己没法发现。








最近的感悟:

把握的大方向越多,人是越不会做事,越觉得日理万机,浮躁。知道的越精,人倒越踏实,事办的越好。



事情就从去吃海鲜中咖的那一晚,桌上这盒西瓜说起。








01.

知道的细节够多够精,

和知道的大方向多,有什么区别?






这个瓜成本2块钱,售价15块,利润在成本的6-7倍。



对于纯颅内推理派来说,

这就违反了一个“常识”:卖货需要租金或者获客成本,毛利去掉其他成本才是净利。

现实:它不是店家卖的,它来自游街的小贩,用一个木板托着十几盒西瓜,挨个桌子打招呼推荐,在我这等付款的功夫,他就一口气另外卖出了三盒,赚了50元左右。再回来路过我时,他的木板已经空了,哪怕他最后几盒打折促销,这20分钟,他也赚了100+。





对于纯颅内推理派来说,

这又违反了一个“常识”:卖货需要很多客流量,而且还不好卖,要低声下气。

现实:我们吃饭的这家店,是当地的一家网红店二部分店,一部常年排队,才来这边又开了一家二部。他们家的特色是烤生蚝、烤扇贝,生蚝、扇贝一点没有腥味,而且蒜蓉颗粒大小考究,口味鲜甜,人均消费在120元以上。这家店和另外两家店带火了这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在这边吃饭的人消费能力和意愿都不错。海鲜去腥需要辣炒,那不喝啤酒和甜饮料的人自然需要果盘爽口,店里不提供。食客吃了辣炒海鲜正口渴呢,有人给送瓜,提高了收钱效率。


你算一算,他的时薪是多少?至少在100以上,约等于一个资深程序员的时薪。虽然不可大量复制,但他的确做到了20分钟赚钱超过普通人一天,约等于高薪岗位一小时。看他第二次从我身边路过时,我觉得这事有意思。如果以后有一天我身无分文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马上可以用这一招赚够一天的饭钱+酒店钱,饱饱睡一觉。






对于纯颅内推理派来说,

这又违反了一个“常识”:你创业需要本钱。

做生意是有赊销这一个做法的,简单说是你让供货商先拿来货,卖掉再给钱。你的渠道规模越大,议价能力越强,或者说纯粹看眼缘,一顿酒喝好了信任建立起来决心表好,也能借来不少货。


在这里身无分文,只要能做到跟水果店老板赊销两三盒瓜就可以了,卖一盒的钱够买一整颗瓜,现在宁夏瓜只有8毛钱一斤,品质还很好。







市场里类似这样无本获利快速回款的机会,少吗?


其实不少,走出去好好开钱眼,都能发现。卖瓜只是一个好理解的小例子,服务个人好收钱但金额不大,转为服务企业,服务中高端客户,同样的努力和成本付出,收益翻倍。



商人把便宜的东西搬到贵的地方卖,所谓买卖。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只要你掌握足够多的细节,就能够沿着验证过的路走,活下来了,再探索更多未知。



多数人觉得难,没别的原因,就是细节太少,懒,脑子里塞满大方向。这是种什么体验?



坐在家里,看的都是以下:





新闻:果贱伤农,帮帮农民


短视频:老铁看我们家的果园,今天19.9一大箱包邮。




行业报道:今年泰国榴莲空包多?别怕,猫山王来了。


身边:我觉得卖水果太丢人了,他们咋不找份高薪工作。

……





反正抓破头想,也跟你实际操作没有一毛钱关系。


明天随便来一个言论觉得好有道理啊,马上今天的思考就恨不得都打断作废。抓头想的嘛,王侯将相还是兵败如山倒,当真“一念之间”。


对这样的纯颅内推理派来说,所有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可能简单,落地的时候都是未知。


以前打工那会儿我也听信了“把握趋势才能月赚几万几十万”的鸡汤,所以每天关注很多各种号的言论。出来几年后发现,原来低成本起步收钱,就是类似网红店门口扫街卖西瓜这样的小缝隙。






这样的缝隙在各行各业里,从细节里发现它们的人,已忙活起来了:




知道赚钱的,马上覆制去周边的海鲜网红夜市卖,摆啥地摊啊,坐一晚上经常负收入。



知道合作的,已经开始考虑如何保鲜保凉,西瓜切盒配送,与没有能力或者精力做切盒保鲜的饭店老板合作销售。


知道差异化的,再把西瓜包装盒上贴个纸条,几百块买个logo能看就行,写上甜度37,温度5,XX家果盒,清凉解辣刚刚好。


一个小买卖就出来了,一个小品牌就出来了。


这样搞的人太多了,没什么文化,只知道有钱赚,上。









02.

人不同阶段的三种浮躁方式。




初级浮躁:幻想自己应该如韩剧男主、女主,霸道总裁家里豪车随便选,长得稍有姿色就被多人争抢献殷勤,认为这才是生活,所以要买轻奢的东西美化自己才配得上,其实还不完的分期,坐不完的公交,干不完的重复工作,对生活不满,又无计可施。



中级浮躁:看得东西很高,不是华为、阿里就是格力、国美、苏宁,但自己水平不行所在的公司太小,所以觉得自己是缺平台和机缘,只有某天掉下个机会,牢牢抓住就什么都有了。所以大量时间在四处寻找,觉得手上的事太低端不想做。



高级浮躁:看的很多,都是大方向,大架构,商业模式。没有一个知道细节,今天看这个说明天看那个说,始终都觉得下不了手。或者手上已经有一个事做了,但是继续做这个,还是做别的,总在纠结。觉得是自己迷茫不知道干嘛,其实根本不是,是你没有一个自己真正看到细节和未来,被验证可操作。所以不能全力灌注,深信不疑。哪个距离落地成事都很远的时候,你就因为胆量、勇气、韧劲、怕损失等原因停滞了。



初级多在学生时代,解决初级浮躁,只需多见见世面有自知之明就行,知道自己多少斤两。


中级多在青年时代刚入职场,解决中级浮躁,就多去试错多吃苦,要么直奔目标上去做好,在大平台里赚到钱或者认清楚离开平台你还是个啥。要么别哔哔。



高级多在青年将末,月入几万,依然觉得打工收入,立身成家太难,要自立门户,追求时间自由和赚更多的时候。





虽然成长是一直在成长的,但浮躁从没离身。网传30岁的男人大概率比20岁的有钱,是因为30岁比20岁多沉淀了一些年头的资源。事实上这种资源沉淀的说法,就像毒鸡汤一样,告诉你穷不怕,是时候未到,让懒人感觉良好,感觉找到了病因,所以继续安心等待。



我看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人到30岁,要么已经折腾到一定高度,在仕途上比新人掌握更多资源,所以有钱。要么就没折腾到一定高度,有自知之明,不再浮躁虚度时间,开始找一个赖以为生的营生去做好,多了拿不出,三十万五十万或者一二百万的总有。





摊煎饼的大妈月入2/3万不是个段子,我见过不止一个,还不是在繁华CBD摊煎饼,就在五环外产业园门口摊,字都不识几个的大妈,摊煎饼供两个孩子出国留学,还有一套通州靠近河北的房。每天4点多骑电车到五环,6点多准备好出摊,做到10点多就撤,回家休息。




虽然当时我拿着不过万的工资996,消费着最贵的物价,不敢离开公司怕赚不到钱,但还是看不起这种事,觉得我应该是马上年入千万的人。





随着年龄增长,不断项目一个接一个的做,在这个大的社会里有一定自知之明了,逐渐现实,相比做一个事业去上市,不如当下做一件事收钱先活好,第一年几万,第二年几十万,第三年百来万,可以了。



人到这个状态,真正才是开始踏实做事,开始有钱的时候,不浮躁了,布局好每一年,挣好每一份钱。



很多青年小编写文章卖焦虑,总是说中年人没有进取心,亲戚长辈没格局,但五到十年后,他们也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回归现实。



努力什么的都是基础,不值得太强调。真正质的改变,都靠努力后产生的特有实力+链接的人数量够广,抱上对的大腿。


这句话,略有小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在公司里工作,身边都是打工的同事,不去多接触外界那些人,就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浮躁,每一份工作都是高层-中层-基层分下来的,分到你手里,目标和流程经常就是八九不离十了,你有每天稳定的8-12个小时去重复劳动,公司骨干会完善细节,你发现不了自己其实做的事很少,都没有去用心深究。


你成为骨干了,去完善细节,甚至升为中层了,去布置任务,依然很难发现浮躁,毕竟公司所有工作细节你都很明白,没问题。


只是偶尔有人会惊觉,中层往高层走几乎没机会,到天花板了。除非你能做出什么足以让公司破例提拔你为高层的事,比如帮公司跨越式发展,通常是要把公司规模翻倍,比你的老板还优秀。


可是你做不到,为什么呢?


这个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成就都是跟着老板执行出来的。公司给你安排的路径你都会走,让你自己去发掘路径,就不会走了。哪怕你这些年行业各种消息一个都没落下全知道,紧跟行业趋势,但一提到落地成为一件真正赚钱或者可推进做大的事,多是没准。


这样的企业中层,太多了。



解决高级浮躁,稍微有点复杂,这需要你完全跳出升职加薪那套思想,真正加入市场竞争,能搞定自己的客户群和产业资源,展开了讲很大。









极简的讲,就是极简。


极简化:20%的事决定80%的结果,我可以2都不要,只要1,每个阶段只做那个1,哪怕只有一半的结果。



每一个阶段,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需要知道的只有一个点,哪怕半年去做到呢,不断完善细节,验证细节。



三年,突破六件事,就能活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三年,不断吸收各类想法,一个细节都没搞定,还是一样的人生。


就像开头我举的西瓜例子,探究、验证细节的人很明白怎么做怎么收钱,不探究、验证细节的看再多也白扯,弄不到点子上,来来回回都在那胡思乱想,跟市场现状没一毛钱关系。


是不是这样?



所以你的思想,不放在天天看这个人说,看那个人说上,只专注于搞定自己挣钱的那件事的细节,哪怕半年完全搞清楚一个呢,最终都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未来。能做到这点,浮躁就戒了,真的很难,前期需要苦过来。








我见过很多迷茫、浮躁中的人都说能吃苦,就是没给机会,给一个机会绝对努力。


实际上都是吃不了苦的人,


真正能吃苦的不会说那些话,不会走到那一步。我试过帮助十多个这样的人给了他们机会,无一例外让我失望,甚至有人还反咬一口。


他们默认吃苦是能熬夜,能加班,能搬货,能用几下电脑,干了活就要快速成功才是对的。但能吃这个苦的大有人在,工地随便找搬砖工都比他强,哪个快速成功了?




真正的苦,大多数人都吃不了,读书学习,无趣的苦;深度思考,动脑的苦;自律自驱,独行的苦;经常被拒绝,打击的苦;动钱投资,亏损的苦;失败出错,受嘲的苦;拜访客户,奔波的苦。


这些苦能吃了,那才真叫有本事的人,潜力股,必成气候。








附:




有一种情况,是有了选择,但纠结选哪个,才不踏实做事的,这种情况怎么解?



固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出手时,就选择一个100%对的事,但这种事不存在。


随着你认知提升,社会变迁,你认为对的一定会逐渐变成错的。


比如说,疫情来了,马云还能笑呵呵,王健林呢?你能说万达没实力没脑子才做的商业地产吗,当时为啥不去做电商?不能这么说是吧,商业地产也很优秀,只是行业有起有落。



马云曾在美国接触到互联网,他觉得很好,他就干了。王健林曾是政府的办公室主任,接了地产开发的事,觉得很好,他也干了。我们这些人的选择能力,和这些大佬的选择能力,没什么太大差别。


之所以纠结于选哪个,就是哪个都没谱没细节,但凡有一个有谱看到钱的,都不纠结了,直接干了。所以当务之急不是选择,而是通过标杆商家,通过摸索上下游,找到相关关键人请教或者疏通资源,通过测试跑通极简收钱的流程,把细节都验证了,确定哪个真正有谱,才可以说能开始选择。一般到这一步,都不用选,有谱的事有一件已经很不错了。


先有谱的把钱赚到了,再去提升自己项目的格局,试试创新,试试能做多大。我们真正靠谱的赚到钱的事,也都是这么起来的。脑子一拍觉得好的,基本都亏了。



要想着自己能靠推理得出100%对的结果,那还是洗洗睡最靠谱,别投资,别做事,别离职,睡醒去好好上班。

我是博林,每天分享一个赚钱项目,原创不易,点个zan吧.


更多赚钱项目在公重浩:博林频道,揭秘大咖打死不说的赚钱秘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