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重磅发文释放货币政策走向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波动和无知。记录个人股市成长步伐。

10月10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金融》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标题很枯燥,但是内容很有看点。

核心内容就是:

货币政策最重要的就是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不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

我不是经济学专业的,也不是做宏观研究的,所以很多内容读不深,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几个点如下:

1、把好货币闸门,保持物价稳定

易纲仍然沿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提法,但倾向明显是防止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货膨胀风险。

上一次通货膨胀发生于1994年,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最为严重的一次通货膨胀,当年CPI涨幅高达24.1%(猪肉价格这么涨,今年8月的CPI也只是2.4%)。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较大,1992年流通货币量增加36.4%,1993年增加35.3%,1994年增加24%,这些叠加到1994年导致货币流通量过剩。

通货膨胀或导致恐慌情绪、资产泡沫,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今年疫情下,各国经济发展都比较困难,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最大的区别是,没有采取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这种极端货币政策。当然,这与国家自身的金融环境也有关系。

但是抛开零利率不谈,2020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是很稳定的,7天逆回购利率1月份是2.5%,3月份下调到2.3%,此后不变,MLF利率也是只下调了0.3%。我们对经济的维稳措施主要是信贷政策,比如定向低利率贷款、贷款延期等。

2、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

这里的“正常”是相对于类似一些国家那种零利率和负利率的货币政策而言的。但是“尽可能长时间”这个提法就有点意思了,这相当于在提出第一点把好货币总闸门之后,又反向留了个口子。如果经济发生较大困难,还是会开动货币出水口。

3、市场化人民币汇率

汇率问题我一直搞不太懂。但是有一点我看明白了,行长不想人民币贬值。行长说:

“纵观全球,成功经济体必须保持币值稳定,这不仅包括国内物价水平的稳定,也包括汇率的基本稳定。若汇率发生较大幅度贬值,即便国内生产总值的本币价值上去了,换成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价值也会下来,这既会影响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影响老百姓的对外购买力。”

对应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反应了这一点,5月27日人民币汇率7.1765,10月9日已经反弹到6.6929。

4、其它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利率的市场化传导机制、金融业对外开放等。

结论

股市的价格涨跌受到很多宏观指标的影响,但是核心是流动性。流动性主要是两个: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今年经济环境并不好,又有疫情的影响,但是A股还是走了一轮牛市行情,纳斯达克竟也在大幅回调之后又回补所有跌幅再创了一轮新高,其核心无非是因为流动性泛滥。

其中我们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信贷政策释放的。但是信用创造的货币,是事实上不存在的货币,具有时效性,到期银行会收回,资产负债表上两边都调减一个数而已。而货币政策方面,行长说了要保人民的票子不变毛。所以,个人认为股票市场未来一年内不会再有今年上半年那样的行情,虽然流动性目前没有收紧,新股大量发行,尤其是中芯国际、蚂蚁金服、金龙鱼等大体量股票上市融资会实质上造成流动性趋紧。

所以我认为,普涨的行情很难,优选个股和控制仓位是重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