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高深不測---禪解道德經20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爲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上一章講“無”超越人的意識,不可用頭腦來臆測。那我們到底如何運用這個無,如何做到觀有即無?這真的不是頭腦的一些理論,或者是一些心理的修養功夫就能做到的。我們也需要經常通過與“無”溝通的方式--或者說是禪定的方式,來體悟這個無,熟悉這個無,那麼在真正面臨世事磨礪的時候,纔可以用無的心態來面對世事---這有一個熟練的過程。

與無溝通是一種什麼狀態了,《道德經》通過一些形容性的方式來進行了描述。

莊子說嗜慾深者天機淺。如果一個人世俗的幻想與執念太多,確實無法平靜自己的氣機,來溝通這個無,達到一種禪定的喜悅的狀態,所以樸素空虛的心態是溝通無的前提。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這個高深莫測,不是指一個人的心機深不可測,而是指進入一種與無溝通的空無狀態而深不可識。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控制自己有意念,小心謹慎,讓妄念平息,防雜念紛紜。渙若冰將釋。莊子謂暖然似春。其氣融和,喜悅生起。敦兮其若樸。敦厚無文飾也。曠兮其若谷。外體敦厚朴素,而中心空虛寂定也。渾兮其若濁。和光同塵也。孰能濁以靜之徐清。恬退自養,靜定持心,久久而徐清之。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久久待時而後發動,熟悉無的狀態,心地清明,則應世事無掛礙。保此道者不欲盈。盈乃貪得無厭,清靜之心則壞了。夫惟不盈,能敝不新成,有道者,善知止足,則可常常持之而不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