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孩子容易得“抑鬱症”



01

當今社會抑鬱症呈上升趨勢,更可怕的是在中學生、大學生中也是如此。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的幸福感卻沒有與之提高。相反焦慮症、抑鬱症的人卻越來越多。

抑鬱症好像和糖尿病差不多,屬於“富貴病”。優秀的人得的多,想法少喫飽就睡的普通人,好像患此病的人少。

至於成人爲啥患抑鬱症,我沒仔細研究過。我只思考過大學生是如何患上抑鬱症的。也就是說,什麼樣的家庭的孩子容易得抑鬱症?

抑鬱症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遇事想不開,勸一勸、開導一下就好了。他是精神類疾病的一種,從預防到治療卻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社會只重視身體疾病,注重身體健康。

精神類疾病的“低配版”就是抑鬱症,抑鬱症只和自己過不去,基本還不太影響到外人(但影響家人),“精神分裂症”,才幹擾到外界了。

我小的時候,我們大院門口那家人,的女兒就是精神病患者。據說,精神病之前是非常優秀的人。其實,抑鬱症患者,也都是優秀的人居多。啥也不是的人,思想簡單,好像不得這個病。

02

我總結(不一定對)患抑鬱症的孩子,她恁的父母一般對子女是高要求,高期待的那種。他們的父母一般好勝心或虛榮心也都比較強。還特別喜歡攀比。所以讓孩子感到很有壓力。使孩子不能把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而總是和別人比較,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即使周圍的人,認爲他已經很優秀了,但孩子自己依然沒有自信心,依然認爲自己什麼都不行。

我越來越發現,一個人自不自信和他本身優不優秀,沒有關係。一些很優秀的人,沒有自信心的也大有人在。有的很普通的人,就是自信滿滿。

舉個例子,我年輕時,比較胖,還不愛打扮,也不太愛交往。所以多少有些自卑感。而我有個朋友,用矮胖醜形容差不多,家庭還是農村的。除了腦瓜聰明,思維敏捷,小嘴會說,其它沒有啥在外的優點,但走路仰頭挺胸,總是自信滿滿,一般人她還看不上呢。我當時不明白,她的自信是從哪裏來的?

我和她比,高出幾個段位,我爲什麼還要自卑呢?我慢慢明白了,自信和本身優不優秀,關係不大。就和自己心態有關。

有的人長的不好看,卻認爲自己很美。有的人很美,卻老覺得自己還有欠缺。前者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後者總希望自己完美(抑鬱症潛在人羣)。

過了30歲以後,我也變得越來越自信了。幹自己的工作,過自己的日子。別人啥樣,和我沒有關係。我也不關注別人比我好,還是不如我好那些事。我對比我窮的人,還是比我富的人,都一樣的尊重和友好。

03

孩子如果抑鬱了,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尋找原因。是不是家裏經常吵架,家庭氛圍緊張,這樣也容讓孩子抑鬱,想不開。父母過得不開心,子女的心理壓力就會很大的。

給家長的建議是:第一要接受你的孩子,他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他可能成績不太好,我們就接受他成績不好。

第二點,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孩子比較,誰誰學霸,誰誰狀元。我們孩子有什麼關係。自己的孩子纔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別人孩子再好,和你有啥關係。你爲什麼非要和別人家孩子比較呢?這樣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的。孩子會認爲,父母不夠愛我,父母嫌棄我。

第三點,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你有多苦,你有多難,你有多窮。只能造成孩子的內疚感,恐慌感。認爲有我,纔給父母造成這麼大的負擔,到最後,他就想不開了,抑鬱了,要自殺,給父母減輕負擔。

還有的父母說,如果沒有你,我會比現在過的好很多。孩子聽了父母說這樣的話,天啊!這是多麼殘忍的一句話,如果敏感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多餘。父母不開心、不幸運,都是我的錯。就離抑鬱不遠了。

像跳樓的14歲男孩,估計就是這麼想的,我死了,媽你省心了, 你的日子就好過了。 其實家長說這些話,就是爲了解氣,不是這個意思。但孩子理解就是你嫌棄他的意思。我是多餘的,我是沒有用的,我給你帶來恥辱。我死了,你們就都好了。

爲什麼會這樣?反思家長對孩子是不是過於嚴格、過於打壓。家長如果把逼孩子的那股勁,來逼自己,你的家庭生活,一定會上一個新臺階。家長攀比別人家孩子,孩子還羨慕別人家的好父母呢。只是孩子不敢說出而已。

父母天然愛孩子,其實孩子也是天然愛父母的。如果孩子總想,我父母不容易,我得替他們改變生活等,那也離抑鬱不遠了。既然生了孩子就好好養,好好對待他。別爲了自己的私心,使勁逼迫他(變好)或者忽視他(感受)。

阿德勒說:“一個有行爲問題的孩子,背後其實是個缺乏愛、充滿挫折、缺乏練習的孩子。”  往往有問題的孩子折射出來的是一個家庭在教育上的失敗。一個家庭的教育也決定這孩子的未來。

想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吧,這樣效果更好些。家長改變一點點,孩子就會改變很大大。

我想溫暖有愛的家庭,孩子不敢說百分百鬥好,至少一定不會抑鬱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